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重构

卢钦  
【摘要】: “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和农民增收”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关“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而有效的农村金融体系是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保障,关键之所在。 然而,目前的农村金融体系还没有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在某些方面反而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机构不但没有为农村经济“充血”,反而源源不断地将农村资金输向非农领域,金融资源向城市高度集中。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七年出台了支农惠农的中央一号文件,推出了一批关于农村金融改革的措施,农村金融体系的功能正在逐渐发挥出来。但农村金融体系的深层次问题仍有待解决,资金配置效率低、市场运行机制受阻、农村经济主体融资困难等改革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需要进行重新审视,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任重道远。因此,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显著增强其为“三农”服务的功能,应成为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性机制与基本途径。 研究现有农村金融体系的主要问题,探索重构一个有利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透视农村金融体系发展,借鉴国内外农村金融研究成果,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农村金融体系重构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全文分为九章,第一章回顾了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现状、改革与发展历程,分析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第二章运用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理论和政府对金融干预理论,对全国农村金融供需现状、失衡表现及因素进行分析;第三章以河北省邯郸市为例研究了农户信贷供求现状问题,分析了邯郸市农村信贷供求存在的现实问题;第四章介绍了国外农村金融信贷经验以及对重构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启示;第五章阐述了商业性金融在“三农”经济的地位;第六章阐述了政策性金融对“三农”发展支持的必要性;第七章论述了合作性金融的理论基础、改革进展状况及对“三农”服务的有效形式;第八章讨论了民间金融发展问题,提出了若干改革的方向;第九章从运行机制、功能监管、支付结算体系、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农村金融存款保险制度等方面对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支持系统进行阐述,提出了改革措施。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农”金融支持及金融体系构建的合理模式与具体路径。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体现在:除对农村金融体系进行系统研究阐述外,对农村金融体系的支持服务系统进行研究分析,创新地提出农村金融体系的运行机制、功能监管、支付结算体系、征信体系和存款保险制度,这是区别于其它一般论著的。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三农”金融支持及金融服务体系构建的合理模式与具体路径,构成了本文的主要成果资源。 一个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对改善“三农”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从国内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规律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改革发展应适应“三农”经济的发展,与国家农村经济发展目标相吻合。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发展和改革并非是固定模式,而是在改革实践中摸索前进的,全面总结和分析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经验与不足,借鉴国外农村金融发展改革的成功经验,遵循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演变的一般规律,构建全新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金融基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解睿;;我国金融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年08期
2 杨思思;郝志军;张增显;;河北省农村金融现状及发展对策[J];河北金融;2009年06期
3 于凤芹;;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制度变革[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于凤芹;;制度范式下的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变革[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晏磊;邱万龙;;江西金融支农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金融与经济;2011年05期
6 王璐;;民间金融规范发展刍议[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11期
7 谭海涛;罗芳琳;;我国金融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08期
8 齐美东,王连芬;我国发展民间金融的对策分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陈静:三项战略促金融服务业发展[J];中国电子商务;2004年07期
10 宋乐永;;金融服务——新亮点,新机遇,新挑战[J];中国市场;2006年20期
11 ;知识窗[J];中国金融;2000年04期
12 田晓耕;殷晓红;;中国金融服务业贸易壁垒量化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3 欧阳仁根;论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存款保险制度的构建[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11期
14 刘锡良;;合作制、合伙制的金融体系是当前农村最合适的金融组织形式[J];经济研究参考;2009年12期
15 邵传林;冯振东;;论我国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J];未来与发展;2009年11期
16 廖雪亮;;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7 崔荫;;规范中国民间金融的对策思考[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8 谢林林;;珠江三角洲民间金融发展探讨[J];现代财贸(广东省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19 孙莉;中国民间金融的发展及金融体系的变迁[J];上海经济研究;2000年05期
20 ;卷首语[J];农村金融研究;200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军;;高效的金融服务业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A];加快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C];2011年
2 ;第八章 黑龙江省金融服务业发展与创新[A];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C];2008年
3 温铁军;;“三农”问题的研究思路[A];中国金融论坛(2005)[C];2005年
4 刘轶;;WTO金融服务法中的承认制度及其实践[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七)[C];2008年
5 江曙霞;马理;;民间金融的监管困境与整饬模式的改进[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刘桂荣;;伦敦金融服务业发展对上海的启示[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6)[C];2007年
7 林彰平;闫小培;方远平;;东莞市金融服务业分散化空间格局——企业金融服务消费行为视角[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黄繁华;洪银兴;;加快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路径研究[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9 林善浪;王健;;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金融服务业集聚的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秦月星;;关于中国发展金融服务业的思考[A];2008中国服务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钦;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重构[D];河北大学;2010年
2 肖琼;我国民间金融法律制度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3 付竞卉;金融国家的形成与发展[D];吉林大学;2011年
4 丁武民;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李沛;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王革;中国转轨时期民间金融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滕昭君;民间金融法律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傅雪莹;世界金融地理层级性及中国金融发展战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孙犇;存款保险制度与中国选择[D];暨南大学;2011年
10 马忠富;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滕云;我国民间金融的监管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任环;浙江民间金融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3 郭敏讷;民间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构建[D];长安大学;2010年
4 秋慧;民间金融制度性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5 耿康顺;中国民间金融对正规金融及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6 周丽华;中国民间金融的现状、原因及发展:制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肖卉;基于空间可达性分析的松滋市金融布局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云;中国市场化改革中民间金融问题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孙社云;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10 张荣丰;商业银行损失补偿与存款保险制度[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青林;发改委调研民间金融 再提出台《放贷人条例》[N];中国贸易报;2009年
2 彭锦琼;推进经济发展需开放民间金融[N];中国企业报;2003年
3 龚震;给民间金融一个“户口”[N];中国税务报;2004年
4 张玫;“民间金融”谨慎迈步[N];经济日报;2004年
5 人行嵊泗县支行 全富波;审慎发展民间金融[N];上海金融报;2002年
6 苑德军;应该给民间金融留一席之地[N];上海证券报;2005年
7 樊纲;民间金融:期待掌声响起来[N];深圳商报;2001年
8 彭兴庭;民间金融的草根作用[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侯捷宁;中国金融服务业在开放中提高竞争力[N];证券日报;2006年
10 时报记者 胡光华 实习记者 兰真真;民间金融早期渐变路径[N];福建工商时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