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师生关系思想在社会变迁中的演变及启示
【摘要】: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的基本关系。自从学校教育出现以来,学校的师生关系就不断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整个世界的现代化浪潮冲击下,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及教育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师生关系作为教育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毫无疑问地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了巨大变化。
从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教育的民主化、主体化、个性化等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方向。我国在“文革”后对教育和知识分子进行了重新评价,指出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师重教,并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在此基础上,国内主要倡导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
90年代中期后,世界逐步进入科技革命、知识经济、多元文化和社会民主化时代,国内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与主体性教育,重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强调冲破师生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提出了师生主体间性的概念,即把师生关系视为是两个主体之间的平等的人与人的关系。
本文在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师生关系思想如何随时代变迁而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实际状况,认为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应该树立良好的教育观念,然后在整体性原则和人性化原则的指导下,分别对教师、学生、学校、家庭、社会这五大要素进行改善,力求最有效地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