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功能糖对小鼠益生作用研究
【摘要】:益生元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提高有益微生物代谢产物含量,从而达到提高生物体机能、抑制有害微生物的作用。研究报道菊粉、低聚果糖、水苏糖、棉籽糖是常用的益生元,具有很好的调节肠道微生物的作用,但对于它们如何发挥益生作用研究较少。本试验分别用高剂量(25%)和低剂量(5%)的菊粉、低聚果糖、水苏糖、棉籽糖对小鼠进行饮食干预,通过观察小鼠死亡率、腹泻率、粪便形态、肠道组织结构变化及测定的小鼠饲料利用率、增重率、血生化指标、脏器比、肠道微生物多样性、肠道壁重等指标,评价四种功能糖对小鼠的益生作用,结论如下:1、四种功能糖不同剂量干预过程中,小鼠未出现死亡、腹泻等症状。2、菊粉和低聚果糖的高剂量组对小鼠体重有抑制作用,平均体重下降21.93%和18.79%;棉籽糖高剂量组有促生长的作用,平均体重提高11.44%;菊粉、低聚果糖、棉籽糖低剂量处理及水苏糖高、低剂量处理对小鼠体重无明显影响。四种功能糖的摄入影响小鼠的血脂代谢,但差异不显著。3、低聚果糖低剂量处理,小鼠脾体比出现显著上升,由0.26提高至0.73,显著提高了小鼠免疫器官的比重。菊粉和低聚果糖高剂量处理降低小鼠的肝体比,分别降低20.74%和25.56%。四种功能糖干预组,小鼠的盲肠内容物、结肠内容物、肠壁的重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小鼠粪便体积增大,变软。4、菊粉高、低剂量干预后,小鼠结肠内的丙酸的含量显著上升61.95%和43.49%;水苏糖干预后,肠道内丙酸含量也显著增加;低聚果糖、棉籽糖干预后,小鼠肠道内丙酸、丁酸含量有显著上升;四种功能糖干预组,其它短链脂肪酸和总酸含量均未出现显著性变化。5、功能糖干预后,小鼠小肠整体处于健康状态,但隐窝深度、粘膜厚度、肌粘膜厚度绒毛长度有所变化,其中低聚果糖高剂量的隐窝深度变化较为显著,出现了明显的增厚,其余各组并无明显变化。在粘膜厚度上,低聚果糖高剂量组和水苏糖高剂量组出现显著增加,棉籽糖高剂量组无显著变化,其他各组均出现显著下降。在肌粘膜的厚度上低聚果糖显著下降,棉籽糖高剂量显著上升。在绒毛长度上菊粉低剂量组、菊粉高剂量组、低聚果糖低剂量组、水苏糖低剂量组,均出现显著下降,其余各组无显著变化。6、菊粉和水苏糖干预后,小鼠肠道微生物中拟杆菌属丰度增加明显,有剂量依赖关系;低聚果糖高剂量组干预,小鼠结肠内双歧杆菌丰度上升了17.6%;棉籽糖高剂量干预下,双歧杆菌的丰度增加至63.27%。同时,功能糖的摄入还提高了一些潜在益生菌的丰度如肠道巴恩斯氏菌。综上所述,4种功能糖对小鼠具有不同的益生作用,其中高剂量棉籽糖促进肠道双歧杆菌增殖效果显著,对健康指标无不良影响,是良好的益生元。建议4种功能糖使用过程中对于不同人群,灵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