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西北黄土梁金矿成矿规律研究
【摘要】:
黄土梁金矿位于张家口市赤城县,是张家口市的一个大型金矿床。本文在深入细致的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对黄土梁的地层、岩浆活动、金矿床成矿控矿构造等有着直接而深入的认识,在经过室内工作和样品分析后,作者结合原有资料,论述了张宣幔枝构造对黄土梁矿区的成矿作用的控制,并重新建立黄土梁金矿的成矿模式。论文取得的认识主要如下:
1.本文探讨黄土梁金矿矿区的地层与金矿成矿作用的联系,研究显示,矿区地层并不是黄土梁金矿的矿源层。
2.本文研究矿区岩浆活动与金矿成矿作用的关系,本矿区岩浆岩主要是海西期的水泉沟—大南山碱性杂岩体和燕山期的花岗岩,研究认为,水泉沟—大南山岩体与金矿成矿作用无直接联系,但水泉沟—大南山杂岩体与金矿成矿物质有同源性,都是由韧性剪切带控制的碱交代作用控制。燕山期的大规模岩浆活动与金矿成矿作用密切相关。
3.对本矿区的成矿控矿构造和矿体形态进行分析研究。研究显示,金矿的控矿构造为—韧性剪切带,矿体的形态主要受韧性剪切带的特征控制,呈舒缓波状。
4.本文通过对金矿的各种同位素(铅、氢、氧、硫和氦)的综合分析,并与冀西北地区的其他金矿床的同位素对比,研究成矿物质来源。分析结果显示,黄土梁金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是幔源,在其迁移的过程中溶入部分壳源物质,其中有大量的大气降水加入。
5.通过对本矿区的矿物包裹体成分分析,研究黄土梁金矿成矿流体的迁移方式。
6.通过应用幔枝构造理论,归纳黄土梁金矿的成矿规律,建立成矿模式。
7.收集黄土梁矿金矿的各个部位的金的品位,研究金矿体在其倾向和走向上的变化趋势。并在研究矿体控矿构造和基础形态的基础上,分析金矿体的在深部和矿区东部外围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