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与农机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目前,中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人力向现代化机械转变阶段,已经开始步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造的道路上,发展现代农业的呼声越来越高。衡量一个地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是该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在农业生产的道路上,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必然趋势。农业的机械化作业不是简单的提高农业生产力、节约农业生产成本、增强地区的农业竞争力,更是可以增加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幸福感指数,还可以帮助实现以人为本,对社会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构建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新农村指明了方向。首先,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生产基地,并具有粮食生产基地之称,该地区无论在工业生产还是粮食生产,都排列在中国省份前列,山东是我国中部地区农业较为发达、且发展较成熟的省份,新疆耕地面积大且整,非常适应大型农机装备的发展。东北、山东、新疆无论在全国农业综合生产力中的排名,还是在全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中的排名,都位居全国前列。但与世界发达农业国家相比,仍旧有许多不足之处,很多农机装备不能够完成联合作业、农机企业遵循行业标准不统一等成为了制约中国农机发展的因素。其次,中国农机化发展与国外先进农机化地区存在着较大差距,但是我们要根据中国实际国情出发,不能盲目攀比、也不能稳步不前,在借鉴国外发达地区成熟经验的同时,更应该观察、研究本国农业先进发达地区的经验。按照目前中国农机发展现状,从行政推动、机制转换、市场导向三个阶段,来分析东北地区、山东地区、新疆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程;从自然因素、制度因素、外部因素等因素,来分析东北地区、山东地区、新疆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农业数据,归纳出该地区农机化发展的经验、对策,从而寻找出能够适应类似区域可推广的对策。最后,根据国内外农业机械发展现状,并结合东北地区、山东地区、新疆地区比较好的农机发展经验及对策,提出结论:政策扶持,企业支持,高校研发,农民使用,农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