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热堆中添加MA核素的嬗变研究

王凯  
【摘要】:核电站向人类提供大量电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环境和社会方面的问题,其中最能引起公众关注,同时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妥善处置核电站乏燃料中含有的大量的长寿命高放射性废物。长寿命高放射性废物主要包括长寿命裂变产物(LLFP)和镎、镅、锔等次锕系核素(MA),它们需要经过上万年的衰变才能消除放射性危害。因此妥善解决长寿命高放射性废物的处置问题是大力发展核能的重要条件之一。 分离-嬗变技术(Partitioning and Transmutation of long-lived nuclides)被认为是最好的处理核废料的方法,它可以分离乏燃料中的钚、铀等可再次循环利用核素以及长寿命放射性核素。分离出的长寿命放射性核素可以通过嬗变技术将其转变为短寿命或稳定核素,从而消除长寿命核素的长期放射性危害。热中子堆是国内外最为成熟的堆型,我国目前投入商业运行的主要的堆型也是热堆,并且MA核素具有较大的热中子俘获和裂变截面,因此开展热中子堆嬗变MA核素的研究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热中子堆嬗变MA核素的效率及可行性是本文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提出了采用高通量热中子堆嬗变MA核素的方法。 本文采用MCNP程序搭建了压水堆、快堆和高通量热中子堆模型,对各个堆芯的中子物理特性做了详细的分析;研究了堆芯中添加MA核素后,堆芯反应性等中子物理特性的变化,并做了对比分析;分析计算了MA核素在压水堆和高通量热中子堆中经过照射后的俘获消失率以及裂变消失率,分析说明了堆芯的嬗变能力。 研究结果显示:MA核素对热堆(压水堆、高通量热中子堆)的中子物理性能有很大影响,会引起堆芯反应性的下降,为使堆芯临界必须大幅度提高燃料的富集度;MA核素还会引起堆芯热中子通量的下降。经过分析计算MA嬗变棒在压水堆中经过300天照射后,MA核素的消失量很大,但主要是通过俘获中子转变成其他超铀核素,如Pu-238等,而非通过裂变转换成其他稳定和低放射性核素;MA在高通量热中子堆中的辐照研究显示,高通量热中子堆具有很高的嬗变效率,虽然MA核素在高通量热中子堆中的直接裂变率不是很高,但是其间接裂变率却非常高。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朱文彬 ,朱志瑄 ,叶国安 ,唐洪彬 ,叶玉星;TOOPDA/OK从HNO_3介质中萃取锕系元素研究[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3年00期
2 吴宜灿,邱励俭;长寿命锕系元素转化的中子学计算与分析[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5年02期
3 伍浩松;揭秘细菌治理核废物的头号大敌[J];国外核新闻;2005年05期
4 赵欣,魏连生,林漳基,汪德熙;腐殖酸对锕系元素在花岗岩及其成岩矿物中吸附行为的影响[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1994年00期
5 沈浪涛,朱道宏;锕系元素促排螯合剂的进展与展望[J];核科学与工程;1996年04期
6 郭亮天,史英霞;锕系元素的胶体迁移行为[J];辐射防护通讯;2000年01期
7 姜红;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应包含元素[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8 宋崇立,徐景明;用三烷基氧膦(TRPO)从高放废液中去除锕系元素——TRPO有机相中锕系元素的反萃[J];中国核科技报告;1992年S3期
9 丁颂东,夏传琴,陈文浚;从高放废液中分离锕系元素流程评述[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0年01期
10 闫淑敏;未来的核燃料循环[J];国外核新闻;2004年07期
11 张文德;白立新;张惠鸽;;环境样品放射性测量中样品盒形状的最佳选择[J];核技术;2007年02期
12 李大明;锕系元素及核燃料循环化学学术讨论会在成都举行[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1991年03期
13 徐佳音,邱孙泰;锕系元素电沉积及分子电镀机理的研究[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1998年00期
14 程倩,包伯荣,钱群;高放废液中分离回收镧系-锕系元素萃取剂的研究进展[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5年02期
15 胡晓琦,廖永达,辛宇;程序仿真在核能科学中的应用[J];一重技术;2005年02期
16 王永生;白立新;;环境样品测量中马鞍形样品盒的最佳选择[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1年01期
17 郭金周;日本远期能源计划要求研究和开发锕系元素回用技术[J];国外核新闻;1994年11期
18 叶玉星,赵沪根,付丽春,吴冠民,李钟,祖立萍;DHDECMP/DEB从高放废液中去除锕系元素的工艺研究[J];中国核科技报告;1997年S1期
19 孔祥金,陈淼;阵列背散射成像系统准直器设计参数的蒙特卡罗方法研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5年06期
20 宋崇立,徐景明,朱永■;用三烷基氧膦(TRPO)从高放废液中去除锕系元素——TRPO有机相中锕系元素的反萃[J];中国核科技报告;1991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夕生;贺振宇;谢昕;耿红燕;;华南100 Ma左右的岩浆活动及其构造动力学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齐有强;胡瑞忠;刘燊;田建吉;王涛;冯光英;;华南大于140 Ma拉张活动及其对赣杭构造带地区的启示[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郑新源;凌洪飞;陈天宇;蒋少涌;;约15 Ma以来中美洲海水Nd同位素演化:对巴拿马海道关闭的启示[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周春林;邵永;雷俊牛;黎素芬;张教育;徐振华;;高纯锗探测器MCNP探测效率刻度模型的建立[A];第十五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永凤;王英民;李冬;徐强;;琼东南盆地5.5 Ma中央峡谷物源分析——稀土元素证据[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陈章宝;程荣龙;刘平宽;;基于4~20 mA电流环的重介选煤工艺参数测控系统研究[A];2011年全国选煤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7 邓力;张文勇;;MCNP-4C多粒子输运蒙特卡罗程序的MPI并行化[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3)[C];2003年
8 满晓宇;王侃;余纲林;;WIMS-AECL与MCNP和ORIGEN程序的校验[A];第一届反应堆物理与核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韩嵩;杨永伟;;ADS快堆次锕系核素非均匀燃料布置堆芯的中子学研究[A];第二届全国反应堆物理与核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Neoproterozoic(~900 Ma) Sariwon sills in North Korea:Geochronology,geochemistry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evolution of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侯龙;氘—氘聚变反应高能γ射线产额的实验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4年
2 孙金峰;MA制备非化学计量比TiC_x和TiN_x及其烧结特性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3 龚春叶;面向异构体系结构的粒子输运并行算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张长平;组合微滤工艺处理含裂片核素废水的冷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王军良;基于蒙特卡罗计算的伽玛刀剂量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2年
6 毕彩丰;铀、钍、稀土希夫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1年
7 刘萍;核数据不确定性对ADS系统Keff等积分量的影响和WIMS82群库的研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4年
8 殷雯;中国散裂中子源靶—反射体—慢化器系统的模拟和优化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9 张晓敏;用于辐射剂量学的小鼠体素模型建立及其器官剂量分布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热堆中添加MA核素的嬗变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2 袁法伟;3-MA作用的内皮祖细胞在大鼠深静脉血栓中增殖情况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3 郭艳红;基于MA模型的汉语析字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4 龙媛;ID Ara-C为主的方案与MA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44例疗效观察[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5 姜齐永;甜樱桃MA贮藏与物流保鲜技术研究[D];烟台大学;2011年
6 范氏心;汉越“为……而……/vi……ma……”句式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兆鑫;MA公司研发人员薪酬福利设计的研究与改进[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8 王莹;基于重复结构卡的胰腺癌放疗MCNP模拟[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长园;利用MCNP程序模拟快中子探测输油管道油垢厚度方法探究[D];新疆大学;2011年
10 宋雪飞;基于MA的策略网管中资源监控的研究与设计[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王莹;MA飞机系列化发展正式形成[N];中国航空报;2010年
2 李军;陕西开展MA标志和职业危害专项监察[N];经理日报;2008年
3 江宗皓 孙福春 记者 张晓玲;沈煤盛隆机械制造厂矿车通过MA国家验收[N];鸡西日报;2010年
4 记者 魏忠杰;俄研制非锕系核反应堆[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5 王力;制定战略同样紧迫[N];科技日报;2001年
6 记者 李红;十国共建第四代核反应堆[N];科技日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顾勇华;核电先锋法马通[N];人民日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尹辉;是超级原子,还是原子簇?[N];大众科技报;2005年
9 李启明;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成功探索核废物处理新方法[N];四川科技报;2000年
10 王贤刚;核研院完成高放废液分离热验证实验任务[N];新清华;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