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网AGC性能指标的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研究
【摘要】:随着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大规模使用,为保证电网侧安全运行,传统火电机组参与调峰意义重大。同时为满足供电质量,华北区域制定的电网两个细则明确规定了参与AGC机组的负荷调节性能要求。为克服在大范围变负荷运行下机炉特性的显著变化对机组稳定运行的影响,保证机组输出功率满足电网侧的负荷需求,本文研究了基于进化算法寻优的协调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论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机组非线性模型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机组模型非线性度与协调控制系统鲁棒裕度之间的量化关系。提出一种科学确定典型工况点的方法,在各工况点获到机炉对象的线性化模型,采用基于间隙距离的非线性度分析系统的非线性,计算两两线性化模型之间的间隙距离。
2.提出一种以单目标进化算法设计局部控制器、增益调度控制实现全局协调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将协调控制系统的设计归结为以负荷、主蒸汽压力调节性能为优化目标,鲁棒性能与主蒸汽压力最大偏差为约束条件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将其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进化算法求解局部控制器。对比分析了两种控制器的鲁棒性能、采用不同性能评价指标的负荷调节性能与主蒸汽压力调节性能,验证了全局控制器在深度变负荷下的调节性能。
3.基于AGC性能优化,提出采用改进多目标进化算法的协调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将AGC性能作为优化目标的一部分,改进了协调控制系统优化模型;分析多种多目标进化算法的特性,据此确定求解协调控制系统多目标优化问题的算法,从三方面对该算法进行改进,仿真验证了改进算法的有效性以及最优解对应的协调控制系统性能具有良好的AGC性能和鲁棒性。
4.提出一种基于实用性和全局性能优化的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设计方案。分析了超临界机组的特性及其控制系统特点,总结了两种典型的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工程设计的思路。采用全静态解耦加多变量PI控制器的协调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利用增益调度控制实现系统的全局性能一致性。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
|
|
|
1 |
李海林;刘宜兵;白艳民;;330MW机组协调控制系统调试[J];宁夏电力;2007年S2期 |
2 |
周红英;;AGC新模式下协调控制系统的分析及改进[J];华北电力技术;2010年04期 |
3 |
杨向东;;提高300MW机组CCS调节品质方法探讨[J];江苏电机工程;2007年03期 |
4 |
刘世军;刘江山;;浅析一次调频与AGC[J];新疆电力技术;2008年03期 |
5 |
付文龙;刘云杰;;600MW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改进[J];电力与能源;2011年02期 |
6 |
敖员红;邬菲;;350MW机组协调控制系统优化[J];江西电力;2008年03期 |
7 |
刘永跃;王宾;;200MW火电机组AGC控制系统的分析与投运[J];新疆电力;2003年02期 |
8 |
葛军威;杨帮敏;;600MW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对AGC的响应情况分析[J];能源工程;2009年04期 |
9 |
张秋生;梁华;胡晓花;;基于区域并网的AGC和一次调频控制回路的改进[J];热力发电;2010年07期 |
10 |
沈丛奇;引进型300MW机组的负荷调节能力[J];华东电力;2000年02期 |
11 |
郝建民;贾长阁;石同礼;;600MW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策略分析与AGC投入[J];黑龙江电力;2009年05期 |
12 |
孙玮!(250002),赵岩!(250002),邢晓光!(264205),宫志文!(264205),钟金东!(264205),徐光照!(264205),徐建鲁!(264205),纪忠东;125MW机组AGC及协调系统的研究[J];山东电力技术;2000年03期 |
13 |
孙纪伟;2×300MW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改进[J];华东电力;2003年08期 |
14 |
汤建新,邓跃芳,王军;针对影响AGC投入的几个问题的改进措施[J];湖北电力;2002年06期 |
15 |
顾立钧
,瞿佳晋;引进300MW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分析和改进[J];华东电力;1986年09期 |
16 |
邢伟;600MW机组CCS系统的改进与投运[J];华东电力;1995年09期 |
17 |
姜学智,吕崇德,李广军,陈浩;600MW火电机组协调控制系统仿真[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
18 |
蔡云贵;;鸭河口电厂一号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改进[J];河南电力;1999年03期 |
19 |
王东风,韩璞,曾德良;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发展和现状[J];中国电力;2002年11期 |
20 |
张秋生,张文兴,高志存;大型循环流化床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研究[J];中国电力;2005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