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馈入直流系统电压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摘要】:随着我国直流输电线路的增加,南方电网和华东电网形成了复杂的多直流馈入的电网结构。此外根据规划,将建设新的直流线路接入华中电网,形成既含有整流站又含有逆变站的多馈入系统。在多馈入系统中,换流站母线之间的电压相互作用会影响交流系统的相对强度、逆变站的换相失败以及动态过电压等特性。为了研究不同类型的多馈入系统中电压相互作用的影响,论文从下列方面进行了分析:
1)对现有的三种多馈入系统电压相互作用评估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基于相同的多馈入系统分别计算了不同系统强度下的对应指标,并计算了多馈入情况下的系统强度,在与实际强度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选取了较为准确的评价指标—多馈入电压相互作用因子。根据多馈入系统潮流稳态方程推导了多馈入电压相互作用因子的解析计算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算例。结果表明多馈入系统的电压相互影响主要由换流母线之间的等值阻抗以及换流母线所接入的换流站功率特性决定。换流站的功率特性主要由控制系统决定,因此文章详细分析了控制方式对于电压相互作用的影响。
2)采用最大功率法对于含有整流站接入的多馈入系统强度进行分析,由于现有的多馈入短路比指标无法描述这种多馈入系统的系统实际强度,文中基于大量的双馈入测试系统的仿真结果提出了新的多馈入有效短路比指标用于定量评价整流-逆变电压相互作用对于交流系统相对强度的影响,并在不同结构的含有三条直流馈入的系统中进行了验证。同时,对于此类多馈入系统的动态过电压进行了研究,从另一方面证明了新的多馈入有效短路比定义的准确性。新定义可以用于常规直流形成的两种多馈入系统的实际强度的评估,并依据此定义对于控制模式对实际强度的影响在文中进行了计算分析。
3)对换相失败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采用国际大电网标准测试系统对换相失败免疫因子与逆变侧有效短路比的关系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得到对应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特定直流的系统换相失败免疫因子对应的换流母线压降是固定的。建立了不同电压相互作用强度的电磁暂态模型,并对于含有整流站接入的多馈入系统的换相失败特性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整流-逆变之间的电压相互作用可以降低逆变站发生换相失败风险。同时,文章首次推导出换相失败免疫因子的计算方法并对其进行了验证。
4)文章采用上述指标对实际多馈入系统进行了分析。通过仿真得到了各个换流母线之间的电压相互作用并计算了相应的有效短路比。此外,论文对大型多馈入系统电磁暂态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相应的结论。
|
|
|
|
1 |
蔡泽祥,朱浩骏,白雪峰,倪以信;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的动态特性及稳定控制与分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
2 |
李战鹰,任震,曾坚勇;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交流侧滤波方案的设计[J];电网技术;2005年07期 |
3 |
项玲,郑建勇,胡敏强;多端和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中换相失败的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年11期 |
4 |
杨卫东,徐政,韩祯祥;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的协调恢复策略[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2年11期 |
5 |
毛晓明,管霖,张尧,吴小辰,彭显刚;含有多馈入直流的交直流混合电网高压直流建模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年09期 |
6 |
李峰,管霖,钟杰峰,陈志刚;广东交直流混合电网的运行稳定性研究[J];电网技术;2005年11期 |
7 |
杨卫东,徐政,韩祯祥;多馈入交直流电力系统研究中的相关问题[J];电网技术;2000年08期 |
8 |
靳希;郎鹏越;杨秀;;多馈入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的换相失败浅析[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
9 |
颜泉,李兴源,王路,刘红超,陈树恒;基于PMU的多馈入交直流系统的分散协调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年20期 |
10 |
颜泉,李兴源,刘红超,许秀芳;多馈入交直流系统关联测量分散协调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04年12期 |
11 |
杨卫东,徐政,韩祯祥;混合交直流电力系统的非线性调制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2年07期 |
12 |
国建宝;牛新生;刘玉田;;交直流系统相互影响研究综述[J];山东电力技术;2008年05期 |
13 |
李晓坷;徐政;卢睿;潘武略;;多馈入直流对上海电网稳定性影响的研究[J];机电工程;2007年11期 |
14 |
孙志媛;梁小冰;孙艳;;基于EMTDC的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仿真研究[J];电网技术;2006年S2期 |
15 |
杨秀;陈鸿煜;;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相失败的仿真研究[J];高电压技术;2008年02期 |
16 |
刘建;李兴源;吴冲;艾飞;;HVDC系统换相失败的临界指标[J];电网技术;2009年08期 |
17 |
黄莹,徐政,曾德文,张琳;西电东送纯直流输电方案研究[J];电网技术;2004年19期 |
18 |
穆子龙;李兴源;;交、直流输电系统相互影响引起的谐波不稳定问题[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02期 |
19 |
张英敏;陈虎;李兴源;贺洋;赵睿;王鹏飞;;基于直流功率支援因子的紧急直流功率支援策略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1年05期 |
20 |
刘炳君;李世作;;高压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换相失败的研究[J];电气开关;2010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