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火电机组污染监测模型及吹灰优化策略研究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国内电厂煤质波动频繁的现象,构建了煤质软测量模型,在不额外增加测点或煤质检验仪表的基础上,基于电厂DCS中现有测点信息,利用制粉系统中能量守恒规律得到煤质水分含量计算值;通过燃料量、蒸汽温度、流量等测点计算得到煤质低位发热量计算值;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利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到煤质灰分含量。
在煤质软测量基础上,结合尾部烟气中SO2和02含量等信息,建立了煤质元素计算模型。针对现有计算方法较为复杂,工业实现困难的问题,提出了模型的改进计算方法,并利用迭代求解的方法得到了较为准确的计算值。
以某超超临界机组为研究对象,选取清洁因子作为判断受热面受污染程度表征,建立了省煤器、过热器、再热器和空气预热器的积灰污染监测模型。采集该电厂2011年历史数据对所述模型进行计算验证,得到清洁因子趋势变化较为明显,但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进行了相关分析。应用实时计算得到的将结果与按设计煤种计算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和验证。分析了负荷变化对清洁因子计算产生的影响以及烟温逆推方法存在的问题。
构建了新的炉膛辐射受热面污染程度监测标准,为炉膛内部水冷壁的吹灰优化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相比于目前基于火检探头、炉膛火焰中心位置等信息利用迭代计算方法得到的污染监测方法,此类方案可靠性更高。
针对目前炉膛辐射受热面污染监测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动态和静态工质吸热基准模型,并引入了融合残差,信息粒化等概念,有效的提高了算法的效率,得到较为准确的炉膛水冷壁受热面污染程度判定指标,为吹灰操作提供了合理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