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MW燃煤机组烟羽脱白技术研究
【摘要】:湿法烟气脱硫在燃煤机组的广泛应用导致“湿烟羽”问题,随着国家对环境问题的不断重视,对湿烟羽的治理也越来越得到重视,许多省市陆续将湿烟羽列入了环境治理政策。目前,针对湿烟羽的治理主要以降低烟气温度、降低烟气湿度为出发点,出现了三类技术路线:冷凝法、再热法和冷凝再热法,其中MGGH作为烟气再热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烟气喷淋冷凝作为冷凝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将两者结合起来。本文针对某600MW燃煤机组,由于其靠近水源,烟气脱白方式采用喷淋冷凝技术。以该机组实测烟气流量、烟气温度和实际喷淋塔尺寸数据,利用ANSYS部分软件进行数值模拟,首先对喷淋空塔和加入一层喷淋进行模拟,通过改变烟气进口角度,分析烟气在塔内的流场、压力场和速度场,研究结果表明15°作为烟气进口的最佳角度。在该模拟结果基础上,通过改变喷淋层数,对烟气流场、压力场和速度场进行计算分析,发现当喷淋层数改变时,对沿塔高方向的速度变化的影响极小,可以忽略,而压降随着喷淋层数的增加变化有略微减小,当采用最上面两层喷淋时,对烟气的整流作用最为显著。当进口角度、喷淋层数确定时,加入温度场分析,通过改变两喷淋层间距、喷嘴喷射角度以及喷射方向,发现,当上述工况变化时,对烟气速度的影响很小,在这里也可忽略,而压降随着喷淋层间距的增加、喷射角度的减小而减小,变化值并不大,因此这里主要以烟气出口温度为喷淋结构参数判定标准,最终得到喷淋层间距为1.9m、喷射角度为120°作为最终喷淋参数,在该参数基础上,将上层喷淋改为沿塔高方向向上喷淋,得到出口烟温为315.6K,并与电厂实测烟气出口温度320.15K对比,在允许误差范围内,验证了本研究所采用方法的合理性,可对喷淋冷凝脱白方式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