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型设备绝缘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的研究
【摘要】:电容型设备绝缘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是实现其状态维修的前提和基础,该课题的研究与应用具有很高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用价值。本文就电容型设备tanδ高精度测量方法、在线监测数据处理方法、数据规律性分析以及诊断新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具体开发了实际的监测系统。主要的工作如下:
提出了基于加窗的改进谐波分析算法应用于tanδ测量。通过仿真及实例分析,改进算法较之原有谐波分析算法,能有效地抑止频谱泄漏问题,使计算精度得到显著提高。
针对在线监测信息量大、信息冗余的特点,提出了基于主成份分析的处理方法对在线监测数据进行压缩。采用主成份分析可以使监测信息得到有效的集中,以提高信息管理与进一步分析诊断的效率。
对电容型设备在线监测数据进行频谱分析,基于各分量之间频谱特性差异,建立了介损在线序列模型,提出了自适应广义形态滤波对在线监测数据进行预处理。采用自适应广义形态滤波方法处理在线监测数据,能够对数据中存在的各种加性白噪声和正负脉冲噪声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在分析相对比较法提取介损在线监测趋势的原理和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采用滤波思想实现趋势提取。从频域分析的角度介绍了小波变换,从时域分析的角度介绍了形态滤波这两种方法及其在介损在线监测数据趋势提取中的应用。通过对实际的介损在线监测数据进行处理,验证了两种方法的有效性。
将灰关联分析引入电容型设备绝缘状况诊断。通过介损变化曲线与外界影响因素变化曲线的关联度大小及排序进行诊断,降低了对诊断知识的要求,避免搜集完整故障样本集的困难。
提出了一种基于粗糙集理论的介损在线监测数据规律性挖掘方法。将连续监测量离散化形成信息表,通过设置支持度与信任度对信息表进行预处理来保证监测记录的普遍性,进一步进行信息表约简挖掘出绝缘特性变化的一般规律。
实际开发了两套分层分布式电容型设备绝缘在线监测系统。在硬件开发方面,设计了基于电容分压原理的信号采集单元来提取末屏接地电流信号,并实现了基于RS485总线方式的分布式数据采集;在软件开发中,采用模块化的思想,各个模块在功能上相互独立,便于维护与升级。经过测试与试运行,系统运行可靠稳定,采集数据准确。
|
|
|
|
1 |
张古银;电容型设备绝缘在线监测参数有效性的计算与分析[J];高电压技术;1992年04期 |
2 |
孟源源,徐长响,严璋;从Bradley报告看容性设备在线监测方法的有效性[J];高电压技术;2003年06期 |
3 |
汪晓明;李军浩;牟磊;吴晓辉;李彦明;;二次综合比较法在电容型设备监测中的应用[J];高压电器;2006年04期 |
4 |
丁国成;律方成;李燕青;刘云鹏;;灰关联分析用于分析环境因素对MOA在线监测的影响[J];高压电器;2006年03期 |
5 |
张会平,董晓鹏,谈克雄;电容型设备tanδ在线监测的核查模型[J];高电压技术;2001年01期 |
6 |
黄建华,金园,何青;电容型设备绝缘在线监测系统及其选用原则[J];高电压技术;2001年05期 |
7 |
朱芷修,范振雨,王炜;在线监测电容型设备介质损耗和电容量的新方法[J];河北电力技术;1993年05期 |
8 |
张会平,谈克雄,董凤字,王晋昌;电容型设备在线监测数据的分析方法[J];高电压技术;2002年04期 |
9 |
刘桂芬;电容型设备绝缘监测问题的讨论[J];吉林电力;1997年04期 |
10 |
林维平;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测试系统的研究[J];化工设备与防腐蚀;2005年02期 |
11 |
史保壮;在线监测电容型设备绝缘方法研究[J];高电压技术;2002年04期 |
12 |
张会平,谈克雄,董凤宇,王晋昌;油纸电容型绝缘损耗因数的温度特性[J];高电压技术;2003年10期 |
13 |
仲崇山;基于基准源法的电容型设备在线检测[J];电工技术杂志;2004年09期 |
14 |
王红斌,庞小峰,林春耀;电容型设备相对比较法的带电测试[J];高电压技术;2004年10期 |
15 |
梁国文
,刘文举;电容型设备在线监测装置现状分析及建议[J];华北电力技术;2002年10期 |
16 |
严璋;电容型设备及避雷器的绝缘在线检测[J];吉林电力;1998年03期 |
17 |
成茂清;王学发;;高压电容型设备tgδ值的带电测试装置[J];黑龙江电力;1992年03期 |
18 |
张泽华;电容型设备介损的带电测试对比分析[J];高电压技术;2001年S1期 |
19 |
杨晓东;唐超;;改进的数字化测量方法在介损测量中的应用[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
20 |
张喜林,宋家骅,任先文,王克英,戴伏生;电容型设备绝缘在线监测参数的修正计算[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