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脱硫添加剂对正盐生成促进的实验研究
【摘要】:本文对湿法烟气脱硫工艺的原理及其中的关键问题-亚硫酸盐的氧化进行了综述,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探讨添加剂对亚硫酸盐氧化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利用自行设计的实验室规模的间歇式反应装置和鼓泡反应装置,分别研究了在非催化及添加剂存在条件下,亚硫酸盐氧化的本征反应动力学及宏观反应动力学.本研究工作对深入了解亚硫酸盐氧化反应机理,寻求低费用、低能耗的促进硫酸正盐生成技术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系统研究了不同水质(高纯水和蒸馏水)和光照条件(避光反应器和见光反应器)下,亚硫酸钠非催化氧化的本征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水质和光照条件对该氧化反应均有较大影响,且水质的影响尤为显著。亚硫酸钠非催化氧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富氧区的快速反应和贫氧区的慢速反应。
建立了多相条件下亚硫酸钙氧化总反应过程的数学模型,分别由亚硫酸钙从固相到液相的溶解、氧从气相到液相的扩散、液相中的化学反应等三个子模型组成.结合本征反应动力学的实验结果,对宏观反应动力学速率控制步骤进行了推断。
以硫酸锰作为金属催化剂的代表,分别研究了在其催化作用下,亚硫酸盐氧化的本征反应动力学及宏观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硫酸锰是一种高效催化剂。在硫酸锰存在时,本征反应存在诱导期,且随着硫酸锰浓度增大,诱导期逐渐缩短。该物质通过加速本征反应而使亚硫酸钙的总氧化进程加快。
在有机酸催化方面,首次以过氧乙酸作为催化剂,分别研究了在其催化作用下,亚硫酸盐氧化的本征反应动力学及宏观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过氧乙酸是一种高效的催化剂,通过加速本征反应而使亚硫酸钙的总氧化进程加快。
以乙醇、苯酚、对苯二酚为抑制剂,分别研究了在其抑制作用下,亚硫酸盐氧化的本征反应动力学及宏观反应动力学,证实了抑制剂通过抑制本征化学反应而使亚硫酸钙的总氧化进程大大减缓。
研究了吸收剂-碳酸钙的溶解规律,结合数学模型,得到了用于计算碳酸钙溶解量的经验公式。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为开发高效的促进亚硫酸盐氧化的技术,进而降低现有湿法脱硫工艺的成本及能耗具有理论及现实的意义.
|
|
|
|
1 |
贾烁华;湿法脱硫工艺副产物——亚硫酸盐氧化动力学研究[J];山西电力;2005年03期 |
2 |
陈秋则,顾印玉,张大年;海水烟气脱硫初探[J];上海环境科学;1994年08期 |
3 |
李伟,肖文德,吴志泉;磷酸钠缓冲溶液浓缩废气中的SO_2[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
4 |
任家荣,刘霁欣,李瑞年,尉继英,赵璧英,谢有畅;气体放电法氧化高浓度亚硫酸盐[J];物理化学学报;2004年06期 |
5 |
顾印玉,陈秋则,张大年;海水烟气脱硫技术[J];上海环境科学;1995年07期 |
6 |
尹连庆;徐铮;孙晶;;脱硫石膏品质影响因素及其资源化利用[J];电力环境保护;2008年01期 |
7 |
魏刚,熊蓉春,张小冬;某些物质对亚硫酸盐氧化的阻滞作用[J];水处理技术;1999年05期 |
8 |
李伟,周静红,肖文德;高浓度亚硫酸铵氧化反应过程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
9 |
吴晓琴,吴忠标,汪大翚;均相/非均相体系中亚硫酸钙非催化氧化过程[J];环境科学学报;2004年03期 |
10 |
吴俊芬;虞启义;;火电厂海水烟气脱硫的探讨[J];能源工程;2006年03期 |
11 |
王银安;方子明;;氨-硫酸铵法烟气脱硫运行总结[J];小氮肥;2009年09期 |
12 |
胡宏兴;蒋善行;任永珍;;湿式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技术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16期 |
13 |
张建桂;程胜福;;韶钢4~#烧结机烟气脱硫生产实践[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0年08期 |
14 |
姜涛,许时,陈荩,吴振祥;硫代硫酸盐提金理论研究——硫代硫酸根离子的阳极氧化[J];黄金;1991年12期 |
15 |
刘国勇;;黔北#1脱硫装置吸收塔溢流问题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30期 |
16 |
杜谦,吴少华,朱群益,秦裕琨;湿法烟气脱硫环境下亚硫酸钙的非催化氧化[J];化工学报;2003年10期 |
17 |
沈一丁,任庆海,杜经武;氧化氰乙基淀粉粘合剂的制备及性能[J];中国胶粘剂;1994年04期 |
18 |
杨琦;;中酸度高温空气氧化法制取硫酸铜[J];适用技术市场;1997年02期 |
19 |
陈云贵,涂铭旌;ZA27合金液氧化特性[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1998年01期 |
20 |
罗学涛,袁润章!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Y-La-Si_3N_4陶瓷高温氧化和热震对其力学性能影响[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