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混杂系统建模与控制方法研究

张悦  
【摘要】: 随着工业控制对象的规模日益复杂以及对控制精度的要求日益提高,工业控制过程中的连续过程动态系统(CVDS)和离散事件动态系统(DEDS)的耦合关系越来越明显,着眼于连续和离散过程之间的耦合作用及其所表现出来的特殊动力学特性,混杂系统(Hybrid System)理论的研究引起了国际控制界的广泛关注。 所谓混杂系统,是指系统内存在相互作用的连续时间动态子系统和离散事件动态子系统,其中离散部分在控制中常以调度程序或监控管理者的形式出现,譬如ON/OFF切换开关、阀门、传动装置、限幅器或者选择器,而连续部分则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演化,二者相互作用,使系统的运动轨迹在整体上呈现出离散位置的迁移,局部上呈现连续状态的渐进演化。混杂系统狭义上是指一个既包含离散变量,又包含连续变量的系统;广义上是指一个包括相互作用的连续过程和离散过程的系统。 本文围绕混杂系统的建模和控制器优化设计展开研究,从混杂系统本身的特点出发,以混杂系统分类模型的建立和相应模型控制方法的实现为研究目标,综合运用自动机、Petri网、并行投影结构(Projection Construct)等离散事件系统分析方法以及广义预测控制算法(GPC)、多模型控制、模糊监督等连续时间系统分析方法,从系统模型的建立、控制器的优化设计和简化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在混杂系统的离散建模方面、混合逻辑动态(MLD)模型的控制、切换模型混杂系统控制、混杂系统控制方法的推广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1.针对一类从整体上更能体现出离散事件系统特点的混杂系统,以混杂系统自动机建模理论为基础,结合一种特殊的并行投影结构,提出了针对这类混杂系统的推广自动机模型。该模型着眼于连续状态空间的划分。并行投影结构有效的处理了离散事件动态子系统和连续变量动态子系统之间的接口问题。该方法获得的混杂系统模型用图形的方式表示,简单直观,容易理解。并借助于Matlab环境中的Stateflow,给出了该类模型的仿真方法。 2.针对混合逻辑动态模型的特点,将经典广义预测控制算法的被控对象进行了扩展,引入了代表离散事件行为的开关量,用混合整数二次规划算法对该控制方法进行求解,并且在此基础上,对于带约束条件的混杂系统的控制问题也进行了研究。 3.根据混杂系统的切换系统模型,提出了应用多模型控制的方法实现混杂系统控制的思想,借助于基于隶属度加权的模糊监督控制思想,设计了适用于混杂系统的监督控制器,在该监督器的作用下,实现了控制系统中局部控制器之间的切换,并且使扰动达到最小,之后采用Lyapunov稳定性定理及推论,求解矩阵不等式组,对其全局稳定性提出了判定方法。 4.将前面提到的MLD模型和GPC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应用到多模型系统的控制当中,将多模型控制系统等效为混杂系统的切换模型,根据工况点引入相应的逻辑量,用带有线性不等式约束的统一表达式代替多模型系统中的典型工况点模型。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降低了模型切换时的扰动,减少了控制器的数量。通过对典型多模型对象的仿真验证了该方法控制效果很好。 5.结合风力发电系统中风力机的特点,针对其混杂特性,将前面提到的控制方法应用到风力机的全工况控制当中。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郑刚,谭民,宋永华;混杂系统的研究进展[J];控制与决策;2004年01期
2 程曙;;混杂系统理论及其应用于制造系统的研究进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8年05期
3 郑应平;离散事件系统理论研究和应用进展(Ⅱ)[J];控制与决策;1996年03期
4 郑应平;离散事件系统理论研究和应用进展(Ⅰ)[J];控制与决策;1996年02期
5 马幼婕;王新志;刘昂;周雪松;;混杂动态系统理论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6 吴兆春,王梅生,徐心和;一类混杂系统建模的原则[J];东北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7 仝庆贻,颜钢锋;混杂系统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3年02期
8 彭春光;彭勇;赵鑫业;黄柯棣;;本体在建模与仿真中的应用[J];系统仿真学报;2009年21期
9 王娟;何俊杰;慕小武;;一类不确定离散混杂系统的稳定性[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3年16期
10 杨麟祥;岳继光;张晓云;;切换型混杂系统的建模仿真与稳定性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8年09期
11 李康;黄之杰;朱倩;;航空地面电源车战备完好性评价建模仿真[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7年10期
12 贾琨,李宏光;基于混杂Petri网的食品加工生产过程建模[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13 古天龙,高衿畅,周春晖;多产品间歇生产过程离散事件的建模与分析[J];控制理论与应用;1996年01期
14 夏薇;姚益平;慕晓冬;;一种支持并行离散事件仿真建模和并行模型检验的建模语言[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15 赵洪山,米增强,牛东晓,杨奇逊;利用混杂系统理论进行电力系统建模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年01期
16 吴锋,郑应平,毛绪瑾;一类混杂系统的建模与控制器设计[J];控制与决策;1996年01期
17 疏松桂,谭民;非串行生产线的建模、分析及设计[J];控制与决策;1994年06期
18 程曙;张浩;樊留群;;基于生产线优化配置的混杂系统建模与仿真[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6年10期
19 王文辉;刘帅;周东华;;混杂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综述[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6年12期
20 赵争鸣;;大容量电力电子混杂系统多时间尺度动力学表征与运行机制[J];电工技术学报;2017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贾利民;;关于模糊混杂系统[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选集[C];2002年
2 姚晨;俞靓;;无限维混杂系统及其稳定性[A];2005全国自动化新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三)[C];2005年
3 郭宏民;屈百达;;一类受限混杂系统的建模与控制[A];200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强;袁德成;;混杂系统研究综述[A];第16届中国过程控制学术年会暨第4届全国故障诊断与安全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王旭;卢红星;叶阳东;贾利民;;基于混合Petri网的列车速度调整的分析[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李昊;戴金海;;基于Agent的建模与仿真和离散事件仿真的集成应用研究[A];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6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黄典伟;吴智铭;;实时离散事件系统建模[A];199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8 刘闽东;吴龙军;汤明超;孟梅;;项目型制造过程信息流集成建模仿真研究[A];第21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CSSTA21st 2020)[C];2020年
9 徐心和;于海斌;刘长有;王黎明;;离散事件星序列的几何求和与求积[A];1992年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10 徐心和;于海斌;刘长有;王黎明;;离散事件星序列的代数求和与求积[A];第三届全国控制与决策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11 古天龙;周春晖;;实时离散事件问题的扩展自动机描述与控制[A];199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12 王泽宁;费树岷;冯纯伯;;一类混杂系统的鲁棒控制[A];第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一)[C];2000年
13 罗海鹏;;复杂生产过程中的离散事件问题研究通过鉴定[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4 王缓缓;胡斌;石永;;离散事件与基于智能体的集成模拟研究[A];第13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5 乔海泉;鞠儒生;张锰;李革;黄柯棣;;并行离散事件仿真系统内核及其回退框架[A];'2006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16 王婷;;一种新的并行离散事件仿真平台的框架设计[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8年
17 肖郑利;;以数学建模为载体,增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研究[A];探索科学2016年6月学术研讨[C];2016年
18 王瑞利;张树道;;复杂工程建模与模拟的验证与确认研究进展[A];第五届全国计算爆炸力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2年
19 孟章荣;;多媒体与军用建模和仿真[A];中国图象图形科学技术新进展——第九届全国图象图形科技大会论文集[C];1998年
20 范士喜;;基于任务驱动的“3D建模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A];2013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新进展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悦;混杂系统建模与控制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年
2 张佳峰;可重构离散事件控制系统的建模与验证[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尹增山;混杂系统优化控制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4 王雪芳;基于混杂系统模型的分布式优化算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5 何艳;具有变时滞的混杂系统的稳定性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6 张严;基于混杂系统的中央空调冷冻水泵控制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7 王红丽;连续发酵抑制作用的混杂系统、稳定性及鲁棒辨识[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8 杨莹;几类随机混杂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及其控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9 高军伟;切换系统建模、控制理论与应用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3年
10 张聚;混杂系统理论及在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1 刘刚;并行离散事件仿真可视化组件建模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2 王娟;一类非线性酶催化混杂系统的建模与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13 李浚圣;线性切换系统的最优切换律[D];东北大学;2005年
14 陈莉丽;基于多核集群的并行离散事件仿真性能优化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5 靳涛;火电机组反向建模方法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16 李青;学习活动建模[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7 高辉;一类模糊切换系统的性能分析及控制[D];电子科技大学;2022年
18 蔡博;基于半马尔可夫核的隐半马尔可夫切换系统的分析与综合[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19 毛翔;一般切换系统的稳定分析与镇定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20 李茜;切换系统稳定性的理论及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嘉琦;随机混杂系统的建模与稳定性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年
2 李宗海;混杂系统模型转换及稳定性分析[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3 贾琨;食品加工混杂系统的建模与控制[D];北京化工大学;2002年
4 那雨虹;切换混杂系统的鲁棒滤波[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5 王中科;混杂系统渐近行为及工程应用的分析[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6 王永权;空调负荷的混杂系统建模与优化控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9年
7 张婷;一类混杂系统的最优控制及其稳定性分析[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8 王晓冬;混杂系统理论在线路保护建模中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4年
9 郭宏民;一类受限混杂系统的预测控制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10 李鹏;混杂系统的输入/输出状态稳定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年
11 丁烨;基于混杂系统的DC/DC变换器预测函数PID控制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9年
12 黄坤鹏;时滞影响下的随机混杂系统的指数稳定性分析[D];重庆邮电大学;2019年
13 杨伟;网络化随机混杂系统的动力学分析与参数辨识[D];重庆理工大学;2019年
14 孙郁哲;基于混杂系统的无线通信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15 孙赫威;基于混杂系统的防腐装备喷涂均匀性控制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7年
16 许冬鸿;量子混杂系统中冷却机械振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17 张晓丽;复杂环境下混杂系统的输入—状态稳定性与控制[D];山东师范大学;2017年
18 金洲;基于能量模型的参数不确定性混杂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新疆大学;2017年
19 何建营;一类随机混杂系统的稳定性[D];郑州大学;2009年
20 王辅天;基于粒子滤波的混杂系统故障诊断[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唐心萌;大数据监督建模护航脱贫攻坚[N];沈阳日报;2020年
2 通讯员 阎奇 田明祥;3D建模引领“智”造[N];中国石油报;2018年
3 本报通讯员 吕宛庭 杨越 见习记者 许悦;三位“学霸”的数学建模冠军路[N];中国科学报;2017年
4 本报记者 于海江;国际专家热议“光伏建模”[N];中国电力报;2017年
5 本报通讯员 邹宏;“建模赛场”的优秀导师[N];光明日报;2004年
6 张雪松;内蒙局一〇四队发明电机自动化切换系统[N];中煤地质报;2010年
7 记者 张房耿 通讯员 钟轶敏;“3D建模管理社区让我们大开眼界”[N];中山日报;2021年
8 记者 魏敬民;新世纪公司高起点抓建模[N];中国船舶报;2007年
9 记者 王进;建模是一场没有“休止符”的持久战[N];中国船舶报;2016年
10 ;OMG将发布SOA建模语言[N];网络世界;2008年
11 记者 刘肖勇 通讯员 韩战锋 朱文兴;要解决民生难题,数学建模来帮忙[N];广东科技报;2016年
12 本报记者 于杰;你出数据我建模[N];中国计算机报;2015年
13 本报记者 王博;神码:智慧城市 先建模再建设[N];计算机世界;2013年
14 ;曙光大规模KVM切换系统技术漫谈之一[N];计算机世界;2003年
15 李洪波 胡万兵 本报记者 朱达;军事建模:转动“战争设计”魔方[N];解放军报;2015年
16 ;巨灾建模应“开放头脑”[N];中国保险报;2011年
17 ;“魔戒”铸造指南:Blender建模着色教程[N];电脑报;2021年
18 本报记者 张华甲;力破产业瓶颈 中软协培育UML建模人才[N];中国工业报;2010年
19 记者 吴秀霞;“生存难”凸显 民营船企须加快建模[N];中国船舶报;2012年
20 记者 桂雪琴;建模,没有终点[N];中国船舶报;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