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及评价研究
【摘要】:
科学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我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工科高校担当着为其培养大批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开展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及评价研究,是目前国际上技术经济及管理与教育界研究的前沿问题也是难点问题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论文通过分析国内外有关研究,提出了工程技术创新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组成及人格特征。基于控制论的思想,提出了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原则和方法,并构建了一种基于“合格+拓展”的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论文提出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投入、产出与收益的系统,构建了全面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粗糙集的支持向量机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实证研究,论证了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加强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必须要加强学校的全面建设,特别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学科专业建设,提升总体建设水平。
论文主要创新点:
1.将控制论的思想应用于工科高校人才培养,基于这一新的思想方法,建立了工科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形成模型,提出了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系统,并依据该系统的信息流程,提出了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方法,构建了一种基于“合格+拓展”的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2.基于人才培养的过程性与培养质量全面性的思想,将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视为一个投入、产出与收益系统,立足于这一新视角,从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实力、活力和效力出发,构建了全面的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3.针对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综合评价数据特征,建立了基于粗糙集和支持向量机的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具有很好的抑制噪声干扰和良好的泛化能力。
4.从实践的角度对26所国家“211工程”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进行了综合评价实证研究,验证了综合评价模型的适用性,可推广于其它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