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m~2烧结机组态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摘要】:工业现代化的进程,对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以及信息通讯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工业自动化系统已经从单机PLC控制发展到以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技术及人机交互为核心的网络控制系统。基于PLC的Wincc组态技术在烧结生产车间的应用,为提高烧结矿质量,促进高炉稳产,提高劳动生产率起了很大作用。
本文结合300m2烧结机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及控制要求,基于WinCC组态技术,PLC控制技术,OPC通讯技术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对烧结生产线的PLC数据采集,人机交互和网络监控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在对烧结工艺流程及控制要求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S7—400系列PLC的基础自动化系统结构,模块化编程设计及PLC之间的通讯设计实现了车间级底层控制的硬件系统。
2根据烧结生产实际流程,基于WinCC组态软件,设计并实现了整个系统的监控、报警处理、数据归档等功能。通过对WinCC脚本系统的分析,提出结合两种脚本语言,充分利用WinCC的开放性,借助文本和电子表格两种Windows应用程序实现烧结系统批量参数的存储与设定。为提高系统可靠性,进行了WinCC服务器的冗余设计。
3考虑到生产车间内外网络对于安全性和数据流量的不同要求,基于“内外有别”的C/S和B/S的混合模式,创新性地成功构建了多客户机单服务器结构的C/S组态和基于Web Navigator的具有Internet/Intranet远程浏览功能的B/S组态。
4根据上层系统的管理要求,为了弥补WinCC在数据库和报表处理方面的不足,利用Visual Basic语言编程,并采用OPC通讯技术实现了管理网服务器与WinCC的数据通讯,并将数据转储至标准SQL数据库,以提供给管理网的客户端,实现了运行在局域网上的信息管理系统,并采用ADO/SQL接口建立了工厂数据库。
本系统将PLC, WinCC,OPC,Visual Basic技术结合在一起,实现了烧结系统的三层结构之间的通讯和监控,提高了系统的综合自动化水平,为提高烧结生产的整体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
|
|
|
1 |
袁爱进,唐明新,乔毅,陈晓侠,苏晓达,杨国勋,李原;现场总线仪表组态技术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1年02期 |
2 |
唐永红;郑金吾;;SMAR现场总线仪表的组态技术[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7年08期 |
3 |
朱长林;尹爱军;秦树人;;基于组态技术的虚拟仪器开发系统功能库研究[J];中国测试;2009年06期 |
4 |
刘美莲;熊光洁;吴雪;;组态技术在立体车库监控系统中的应用[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
5 |
张淑红;王熙雏;;《传感器与组态技术》课程教学改革[J];机械职业教育;2011年02期 |
6 |
易飞;张湜;;组态技术在虚拟实验室中的应用[J];微处理机;2007年06期 |
7 |
张建华;战明;于海斌;;FF现场总线智能仪表及组态技术[J];微计算机信息;2006年16期 |
8 |
卢万银;付贤政;;基于工程项目的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课程设计[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
9 |
林洁;;基于485联网通讯控制和组态技术的小型物流系统的研究[J];广西轻工业;2008年04期 |
10 |
杨日容;;基于PLC和组态技术的交通灯监控系统设计[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
11 |
朱凌云,何端阳,蒋锋;人造金刚石压机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研制[J];控制工程;2003年S1期 |
12 |
张为民;温湿度测控系统中的智能控制器研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
13 |
李明伟,卢秉娟;扩散硅压力变送器在水位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5年07期 |
14 |
王登贵;;气动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9年08期 |
15 |
于良;刘正;;基于组态技术的升降横移式停车设备仿真系统的开发[J];建筑机械;2010年15期 |
16 |
张学军;唐勇;回文静;;基于组态技术的机械手控制系统的开发[J];实验室科学;2010年05期 |
17 |
张玲玲;诸葛如镜;;基于PLC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研究[J];大众科技;2011年07期 |
18 |
金诚一;姚志恩;;组态技术在喷水织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
19 |
牛莉,庞小红,吴智铭;柔性制造系统多功能通用仿真系统的开发[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11期 |
20 |
李明伟;邓玮;杨利霞;;基于CAN总线和组态技术的变电站监控系统[J];自动化仪表;2006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