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多种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移动机器人的环境辨识

戈新良  
【摘要】: 近年来,移动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移动机器人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实现自主导航和有效地避开障碍物。要想使移动机器人在行走的过程中避开障碍物,应先检测障碍物的类型。本文提出了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的障碍物识别。在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面向复杂任务的移动机器人系统技术研究”(课题编号:003601211)和河北省攻关计划“用于物料自动传输的自主车精确导航的研究”(课题编号:00547001D-18)两项基金的支持下,开展了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在移动机器人自主导航中的应用研究,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介绍了由本研究室自行研制的HEBUT-Ⅰ型移动机器人的车体结构并对驱动系统和运动学特性进行了分析。 设计了HEBUT-Ⅰ型移动机器人视觉系统和声纳系统。建立了移动机器人的摄象机模型,从而完成了世界坐标系到摄象机坐标系的转换,使障碍物信息成功地转换到摄像机坐标系,完成了不同坐标系之间的统一。对各种图象分割方法进行了实验,将基于HSI空间颜色阈值的区域分割法应用于移动机器人障碍物图象分割,该方法抗噪声能力强,所利用的信息量大,不受光照条件变化的影响,运算简单,提高了复杂路面图象分割的准确性和实时性。然后介绍了声纳传感器的原理和在移动机器人上的布置。 提取了障碍物图象的有效特征和移动机器人离障碍物距离。由于通常所用的融合方法有许多缺点。在本文中,利用基于神经网络的信息融合方法的实时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知识泛化能力以及结构的容错性等优点,把CCD摄像机摄取的障碍物图象,进行预处理并且提取有效特征,同时有超声波传感器组来提供其第三维的距离信息。对这些信息用神经网络进行信息融合来识别障碍物的类型,且与障碍物的位置无关。经过实验表明,上述方法是可行的,识别率良好。为以后的移动机器人避障和提高其智能化程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葛云峰;孙上媛;;基于移动机器人的多超声波传感器信息融合[J];试验技术与试验机;2007年02期
2 秦天宝;;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移动机器人定位研究[J];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2010年11期
3 余华;吴文全;刘忠;;D-S证据理论在移动机器人信息融合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9年11期
4 李会来;李小民;苏立军;;基于T-S型模糊神经网络的轮式机器人避障方法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1年01期
5 陈华志,谢存禧,曾德怀;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在移动机器人导航中的应用[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3年09期
6 孙玉胜;郑彩玲;;基于D-S证据理论的机器人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方法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7 马斌良;黄玉美;史恩秀;蔡涛;;基于代数神经网络信息融合的侧向定位的实验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8年17期
8 慕延华;尹怡欣;涂序彦;孙铁强;;新的室内移动机器人的实时定位和运动规划方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年08期
9 李新德;黄心汉;戴先中;孟正大;;模糊扩展DSmT在移动机器人环境感知中的应用[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S1期
10 罗元;邵帅;张毅;;基于信息融合的移动机器人定位与路径规划[J];计算机应用;2010年11期
11 李鹏;黄心汉;王敏;;混合DSm模型的移动机器人地图构建[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S1期
12 李啸;张洪钺;;基于软传感器的信息融合[J];计算机仿真;2006年09期
13 陈少斌;蒋静坪;;运用异质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移动机器人自定位[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8年05期
14 李鹏;黄心汉;王敏;;基于混合DSm模型的移动机器人动态环境地图构建[J];机器人;2009年01期
15 余华;吴文全;刘忠;;模糊理论在机器人超声传感器中的应用及改进[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0年01期
16 刘洞波;刘国荣;喻妙华;;融合异质传感信息的机器人粒子滤波定位方法[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1年01期
17 段友莲;徐立军;吴为民;;火工品运载机器人的设计与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1年07期
18 余华;吴文全;刘忠;;Bayes理论在机器人信息融合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9年12期
19 杨锦园;黄心汉;李鹏;;基于DSmT的移动机器人地图构建及传感器管理[J];计算机科学;2010年04期
20 罗荣华;闵华清;;用于移动机器人多目标跟踪的混合条件随机场[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鑫;闫茂德;刘玉东;巨永锋;;未知环境下基于禁忌搜索的移动机器人自主导航[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陈余庆;胡英;马孜;;基于贝叶斯理论的移动机器人相对定位[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赵晖;王天然;刘德林;;分布式数据库在移动机器人中的应用[A];第十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4 李俊泉;尹怡欣;;基于心理动力机制的移动机器人[A];200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周火凤;马保离;;离轴式拖车移动机器人的路径跟踪控制[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周光明;陈宗海;胡玉锁;陈春林;;复杂未知环境下移动机器人自主探测算法研究[A];'2003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7 鲁守银;马培荪;姜葵峰;;基于机器人的锅炉鳍片管道自动检测技术[A];首届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关胜晓;许心德;曹洋;张彦;;移动机器人避开运动障碍物的策略[A];'2010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马钊;马保离;;参数不确定拖车移动机器人的直线路径跟踪[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C卷[C];2011年
10 王鸿鹏;刘景泰;;基于非线性Kalman滤波器的轮式滑动转向移动机器人定位误差分析[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俊;基于嗅觉信息的机器人味源定位策略及实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9年
2 杨放琼;基于信息融合的移动机器人定位导航及其深海采矿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吴振锋;基于磨粒分析和信息融合的发动机磨损故障诊断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年
4 朱大奇;航空电子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年
5 吴世雄;逆向工程中多传感器集成的智能化测量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袁成清;磨损过程中的磨粒表面和磨损表面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7 王承;基于神经网络的模拟电路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8 李立京;电梯综合测试系统与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2年
9 林吉良;移动机器人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10 海丹;移动机器人与无线传感器网络混合系统的协作定位问题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戈新良;基于多种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移动机器人的环境辨识[D];河北工业大学;2003年
2 彭梦;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移动机器人障碍物检测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3 冯占军;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信息融合技术在移动机器人中的应用[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4 胡征峰;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移动机器人导航定位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3年
5 朱俊;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及其控制策略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王友胜;FastSLAM2.0控制算法与PGR导航法则结合应用的可行性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7 虞杨阳;基于模糊PID控制技术的移动机器人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8 肖兵球;基于旋转电弧的焊缝跟踪移动机器人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王振士;基于ARM和μC/OS-II的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和路径规划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崔峰;基于GPS/GIS/GSM的移动机器人定位技术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新红 田朝晖 段勇;信息融合:现代战争的重要支撑[N];解放军报;2005年
2 编译 王金元;微型机器人 虫子般灵巧[N];北京科技报;2005年
3 张建松;科考机器人南极建功[N];科学导报;2008年
4 记者 杜华斌;美研制出世界最小移动机器人[N];科技日报;2005年
5 铭心孙伟;中国机器人首次上南极[N];中国质量报;2007年
6 王笑梅;沈阳机器人开始首次南极科考之旅[N];辽宁日报;2007年
7 通讯员 张婵记者 毕玉才 苗家生;国产机器人将首次登上南极[N];光明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贾旮菲;“新松”恨不高千尺[N];现代物流报;2006年
9 高级记者 马驰;新松公司:不断征服新领域[N];沈阳日报;2010年
10 许同和 徐德池;C4系统简介[N];解放军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