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精密加工车床及其微进给机构的研究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高新技术的需要,精密及超精密加工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几十年来,超精密加工已成为工业生产中最关键的、效果最显著的技术之一。本文密切结合河北省博士基金项目课题进行研究,以超精密加工车床的开发为目标,以压电材料学、弹性铰链理论、虚拟样机技术为基础,对超精密车床的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超精密车床的设计,通过三维建模,对其进行了运动学仿真;本论文完成了以下内容:
◆设计了一台小型化的基于空气静压电主轴、空气静压导轨、研磨丝杠和压电陶瓷微进给平台的超精密加工车床。
◆设计了一种以压电陶瓷作动器为动力源,弹性铰链为弹性变形元件的新型微进给刀架;在弹性铰链分析基础上,设计了整体式微进给用铰链机构,对弹性铰链和平行铰链运动副进行了建模,并进行了刚度分析。
◆基于开环控制的测试系统,进行了微进给平台的性能分析,包括位移-电压曲线性能,蠕变特性,稳定性,重复性精度等,得到了实验数据,最后得到微进给平台的综合性能指标。
◆基于虚拟样机仿真技术和Pro/ENGINEER中的Mechanism模块,建立了数控车床的仿真模型,并利用其进行了运动仿真,获得了刀架上一点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与时间的曲线,并得到了各点运动的包络曲线,通过分析,设计的机床能够满足要求。
通过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微进给系统进给分辨率为0.01μm;开环控制时,重复定位精度为0.08μm;车床可以达到纳米级进给精度;最后对全文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进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和设想。
|
|
|
|
1 |
王海涛;高亮;张艳蕊;毕海霞;;基于压电陶瓷的微进给平台的实验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0年07期 |
2 |
马淑梅,陈彬;单片机在超精密加工技术中的应用[J];机电工程;2000年02期 |
3 |
朱振华,李蓓智,杨建国;压电驱动超精密加工微定位工作台的设计与研究[J];精密制造与自动化;2005年04期 |
4 |
朱振华,李蓓智,杨建国;压电驱动超精密加工微定位工作台的设计与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5年09期 |
5 |
王加春;李金良;;静压气浮溜板的振动主动控制系统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6年08期 |
6 |
马淑梅;超精密加工机床的微位移驱动器[J];机械工程师;2000年04期 |
7 |
王加春,董申;基于压电陶瓷的空气作动器特性研究及应用仿真分析[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04年06期 |
8 |
孙广山;;纳米加工技术及其现状[J];辽宁工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
9 |
杨元华;陈时锦;孙涛;赵清亮;程凯;;微结构表面金刚石车削加工过程中快速伺服刀架的控制[J];航空学报;2008年01期 |
10 |
李兴福;;超精密加工工艺及设备[J];精密制造与自动化;1984年02期 |
11 |
徐性初;超精密加工的高效率低价格化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1991年08期 |
12 |
周明华;超精密加工用刀具[J];工具技术;1991年10期 |
13 |
彭书志;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概况[J];光机电信息;1998年08期 |
14 |
李学之;;《陶瓷制超精密加工机》[J];机械设计与制造;1988年05期 |
15 |
刘奎,李艺,LI X P,RAHMAN M;用立方氮化硼刀具对硬质合金材料进行延性超精密加工(英文)[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04年03期 |
16 |
吴诚;;超精密切削磨削和蚀除加工[J];现代制造工程;1985年06期 |
17 |
吴敏镜!北京142信箱414分箱,100854;超精密加工向毫微米级精度发展[J];机械工艺师;1997年01期 |
18 |
李书环;;车削用微进给刀架设计[J];工程设计学报;2006年06期 |
19 |
甘雪松;赵万生;来新民;林忠钦;;新型蠕动式微细电火花加工装置的设计开发[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7年03期 |
20 |
王晨钟;吴明根;;航空辅机精密及超精密加工学术交流会侧记[J];航空制造技术;1984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