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型非晶硅太阳能电池ZnO:Al/Al复合背反射电极的研究
【摘要】:
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转换效率低,二是稳定性不好。ZnO:Al/Al复合背反射电极的应用可以增加光在电池i层的光程,从而增加了i层对光的吸收,提高了电池的效率。此外,增加了ZnO:Al/Al复合背反射电极后在同样的效率下可以减薄i层,增加电池的稳定性。对ZnO:Al/Al复合背反射电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池n层和ZnO:Al薄膜的匹配。
本论文对电池的n层沉积条件和ZnO:Al薄膜的磁控溅射条件进行了研究,目的就是找出电池N层和ZnO:Al薄膜的最佳匹配条件。
对于电池N层的研究,试验中固定了ZnO:Al薄膜的磁控溅射条件,研究不同n层沉积条件下制得的电池在增加ZnO:Al/Al复合背反射电极后电池性能的改变,最终得出电池在沉积温度为190℃,沉积时间为40分钟,硅烷浓度为0.75%SC时得到的电池性能最好。对于ZnO:Al薄膜的研究,试验中固定电池的沉积条件,研究不同的溅射条件下制得的ZnO:Al薄膜用在电池上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来确定ZnO:Al薄膜的最佳溅射条件。试验最终得出最佳的磁控溅射条件:小车运行次数为7次、溅射氩气和氧气的流量比为18:2.5、溅射靶距为5 cm、溅射反应压力为3.5 mtorr时制得的ZnO:Al薄膜和电池N层的匹配最好。
本论文还对ZnO:Al/Al复合背反射电极应用在天津市津能电池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电池上的溅射条件进行了研究。找出了最佳的溅射条件,使得电池的性能得到很好的改善。
|
|
|
|
1 |
王印月,杨映虎,姜永波,张仿清,陈光华,王思礼;非晶硅太阳电池稳定性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1期 |
2 |
薛俊明;韩建超;张德坤;孙建;任慧志;管智贇;赵颖;耿新华;;p/i界面掺碳缓冲层沉积时间对非晶硅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J];人工晶体学报;2007年06期 |
3 |
蔡宏琨;张德贤;冯凯;齐龙茵;王雅欣;孙云;;P型微晶硅薄膜材料性能的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06年05期 |
4 |
胡志华,廖显伯,刁宏伟,夏朝凤,许玲,曾湘波,郝会颖,孔光临;非晶硅太阳电池光照J-V特性的AMPS模拟[J];物理学报;2005年05期 |
5 |
雷志芳;张晓丹;金鑫;张存善;熊绍珍;赵颖;;EDTA对太阳电池用纳米上转换材料性能的影响[J];人工晶体学报;2008年04期 |
6 |
冯良桓
,谢必正
,郭华聪
,王明华
,蔡亚平
,夏宜君
,杨经福
,周心明;a—Si:H太阳电池的RBS技术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1期 |
7 |
侯国付;郭群超;王岩;薛俊明;任慧志;宋建;张晓丹;赵颖;耿新华;李以钢;;高压13.56MHz PECVD法沉积器件质量级本征微晶硅材料(英文)[J];人工晶体学报;2005年06期 |
8 |
陈飞;张晓丹;赵颖;魏长春;孙建;;非晶/微晶过渡区内材料性能及电池的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07年01期 |
9 |
蔡宏琨;陶科;王林申;赵敬芳;隋妍萍;张德贤;;柔性衬底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界面处理的研究[J];物理学报;2009年11期 |
10 |
吴志猛;雷青松;赵颖;耿新华;奚建平;;VHF-PECVD法制备氢化硅薄膜及单结电池[J];人工晶体学报;2005年06期 |
11 |
刘家谟,陈学全,赵永达,李德明,田子华,李艳峰;硅薄膜太阳电池的研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3期 |
12 |
陈庭金;白毅彬;王履芳;;发射结太阳电池的光电流、暗电流和光谱响应[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2期 |
13 |
张秀淼;表面复合速度和结深对硅扩散n~+-p结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1987年01期 |
14 |
刘平,王雪冬;太阳电池阴影效应及热斑[J];物理实验;1998年02期 |
15 |
黄钟英,洪火国,陈朝;InPN+/P太阳电池光谱响应的数值模拟和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5期 |
16 |
张存生;季秉厚;;复拉单晶硅材料的高位错密度对太阳电池性能影响的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4期 |
17 |
汪义川;陈庭金;;太阳电池电极工艺对其并联电阻和影响[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1期 |
18 |
王履芳;陈庭金;;半导体太阳电池减反射膜的最佳光学匹配[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2期 |
19 |
林安中;加速发展高科技光伏产业——未来新能源的希望[J];中国科技信息;1997年07期 |
20 |
田汉民;刘斌;于涛;邹志刚;;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产业化进程分析[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8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