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与内质网应激在压疮中的作用机制
【摘要】:目的探讨线粒体与内质网应激在大鼠压疮发生中的作用机制,线粒体及内质网应激的作用及其介导凋亡的情况,进一步了解压疮的病理机制,为有效预防及治疗压疮提供新的靶点及依据。方法根据国内姜丽萍等人研究的大鼠压疮模型建模。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5组,对照组(Control组后称Con组)、受压三个循环组(3circle组,后称3C)、受压六个循环组(6circle组,后称6C组)、受压九个循环组(9circle组,后称9C组)、受压十二个循环(12circle组,后称12C组),每组8只。实验终点时脱颈法处死大鼠并取受压肌肉组织进行检测。HE染色,光镜观察各组受压组织的形态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受压肌肉组织的超微结构的变化;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内质网应激伴侣蛋白78(GRP78)、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12)的表达情况和线粒体相关蛋白Bax、Bcl-2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并分析GRP78、caspase-12情况。数据采用SPSSl7.0系统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sx?结果1HE染色显示与受压组相比正常对照组,形态正常,肌纤维完整、排列整齐;随着循环周期的延长受压组逐步出现退化的病理变化,表现为肌纤维排列紊乱出现少量的碎片,出现炎症细胞浸润逐渐加重,肌纤维出现溶解,断裂,空泡变性等病理改变。2透射电镜显示对照组肌纤维组织排列整齐紧密,间隙中可见形态正常且完整的线粒体;随循环周期的延长受压组织骨骼肌细胞出现了广泛的线粒体损伤,线粒体排列紊乱,嵴消失,水肿,或成空泡样变性,内质网扩张明显。3Western blot显示受压各组GRP78表达均高于对照组且;而caspase-12与对照组相比只有6C、9C、12C时显著升高,提示循环周期数的增多内质网损伤和其介导的凋亡越严重。同时,能够反映细胞凋亡的Bcl-2/Bax值显示,与对照组相比3C组略有增高,但没有统计学差异;而6C、9C、12C组Bcl-2/Bax值显著减小且呈递减趋势。4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各组中,GRP78的表达与Con组相比3C组,6C组,9C组和12C组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但6C、9C、12C组的表达较3C组的表达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aspase-12蛋白的表达,与Con组比较3C组增加不显著,(P0.05);6C组,9C组,12C组与Con组相比均升高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大鼠压疮发生过程中激活了内质网应激(GRP78)及其介导的凋亡(caspase-12);2在大鼠压疮发生过程中引起了线粒体的损伤和其介导的凋亡。
|
|
|
|
1 |
Yaffe M;Schatz G;杨剑;;线粒体研究展望[J];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1987年02期 |
2 |
杨青;线粒体蛋白质是如何进入线粒体的[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87年02期 |
3 |
Schatz G;Butow RA;王静;;蛋白质如何输入线粒体[J];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1984年01期 |
4 |
郑斌娇;梁敏;薛凌;郑静;张婷;龚莎莎;方芳;吕建新;管敏鑫;;线粒体相关的疾病治疗及干预策略[J];生命科学;2012年02期 |
5 |
王珺,魏崇斌,刘健,张永珍,梁爱玲;线粒体DNA突变与衰老的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0年04期 |
6 |
柳君泽,高文祥,蔡明春,曹利飞,孙秉庸;大鼠脑线粒体生物大分子合成过程中能量需求的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12期 |
7 |
黄珊;高文祥;高钰琪;;线粒体DNA稳定性与疾病的关系[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4年02期 |
8 |
高文祥;陈建;高钰琪;;线粒体蛋白转运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06年19期 |
9 |
许雅君,张国庆,李勇;宫内乙醇暴露对胎鼠大脑线粒体蛋白质组的影响[J];毒理学杂志;2005年S1期 |
10 |
张永旺;祁玉婷;李灵芝;;线粒体蛋白质组学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年04期 |
11 |
耿稚江;;线粒体医学的最新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情报;2000年02期 |
12 |
毛根祥;王真;李电东;;热量限制促进机体线粒体增殖的分子机制[J];中国新药杂志;2009年11期 |
13 |
周立强;张颖;;Mieap与线粒体的质量控制[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3年06期 |
14 |
梁晚益,黄跃生,杨宗城;线粒体在缺血再灌注细胞损伤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0年05期 |
15 |
许雅君,柳鹏,李勇;酒精对小鼠胚胎脑线粒体发育的影响[J];卫生研究;2005年01期 |
16 |
陈征;王书平;张改生;宋齐鲁;郭佳林;车会学;;小麦小花高纯度线粒体的分离及其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建立[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3年10期 |
17 |
朱剑武;李梦侠;王东;;APE1/Ref-1线粒体定位机制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0年16期 |
18 |
张勤丽;石樱桃;王芳;王林平;张玲;李秋营;牛侨;;线粒体在铝致神经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7年02期 |
19 |
刘晓婷;王延让;张明;;线粒体介导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3年02期 |
20 |
贺凯;杨勇;李树平;李学刚;;线粒体功能损伤及靶向线粒体的抗氧化和抗癌药物研发进展[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4年08期 |
|
|
|
|
|
1 |
杨永长;韵雪雪;姜伟;肖代雯;刘华;闫慧;黄文芳;;样品沉淀方法对线粒体蛋白指纹图谱分析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
2 |
汤建军;赵永波;刘伟芹;;线粒体疾病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