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建成固定避难场所评价研究
【摘要】:建设防灾避难场所能有效应对各种灾害事件,在受灾期间为避难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空间、集中救援空间,从而减少生命财产损失。我国绝大多数城市都对防灾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但是由于我国避难场所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已建成的避难场所中仍存在很多不合理不安全的现象,容易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严重时甚至会伤及避难人员。因此,对已建成避难场所开展分析评价是避难场所建设管理提升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防灾避难场所按照国家标准规范可分为中心、固定和紧急三类避难场所,其中固定避难场所的实用性强、数量较多、提升空间大,是主要的评价对象。首先,对已建成固定避难场所评价涉及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包括防灾避难场所的基本概念与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理论方法的汇总分析、分形评价理论等;其次,在充分理解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广泛借鉴国内外评价指标选取方法,依据相关国家标准规范和专家调查意见,构建以应急功能、应急交通、应急保障、应急管理四个部分为准则层,8个定性指标、7个定量指标为指标层的已建成固定避难场所评价指标体系,并阐述各指标评价标准;再次,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层次熵权组合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基于分形理论建立客观、信息无损的分形评价模型;然后,选取我国不同地区的6个已建成固定避难场所开展实证研究,应用分形评价模型计算得出综合评价结果,充分验证分形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最后,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客观分析现阶段已建成固定避难场所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已建成固定避难场所评价研究,扩充了避难场所评价理论和方法,对进一步提高我国避难场所的防灾减灾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图14幅;表30个;参5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