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铁矿粉粒度对烧结基础性能及矿相结构的影响

付壮壮  
【摘要】:近几年,随着我国钢铁产量的日益增加,铁矿粉需求量也大大增多,但铁矿粉的种类较为复杂且来源较广,导致其烧结基础性能差异较大。研究铁矿粉的烧结基础性能对优化烧结配矿、改善烧结矿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工艺矿物学的研究方法,利用微型烧结测定仪器和蔡司偏光显微镜等设备,对邯钢现场四种国外铁矿粉(巴西混合粉、PB粉、杨迪粉、南非精粉)特性进行研究,并通过改变铁矿粉粒度,系统研究了铁矿粉粒度对烧结基础性能及矿相结构的影响规律。通过对不同粒度的四种国外铁矿粉烧结基础性能的测定,探究单一铁矿粉的不同粒度对其烧结基础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铁矿粉粒度的减小,其同化性能和液相流动性能等逐渐增强;通过烧结实验研究当四种铁矿粉混合后,再改变其不同粒度:200~40目(0.074~0.42 mm)、40~6目(0.42~3 mm)和6目(3 mm)的占比,探究混合铁矿粉粒度组成对其烧结基础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粒级为200~40目(0.074~0.42 mm)铁矿粉含量的增加,其同化性能和液相流动性能等逐渐增强,随着铁矿粉粒级为40~6目(0.42~3 mm)和6目(3 mm)含量的增加,其同化性能和液相流动性能等逐渐变差。通过改变铁矿粉粒度占比,实验室自制烧结矿来研究混合铁矿粉粒度组成对其烧结矿矿相结构及冶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细粒级200~40目(0.074~0.42mm)铁矿粉含量由30%逐渐增加到40%、50%时,其矿相结构会发生显著变化,针状铁酸钙含量逐渐增多,熔蚀结构逐渐转变为交织熔蚀结构;当中间粒级40~6目(0.42~3 mm)由40%增加到50%时,交织熔蚀结构逐渐转变为熔蚀结构,针状铁酸钙的含量明显降低,当粗粒级6目(3 mm)的含量由30%增加到40%时,交织熔蚀结构逐渐转变为熔蚀结构,且铁酸钙的含量明显降低。混匀铁矿粉中粒度占比不同,其冶金性能也会受到影响,当混合铁矿粉中细粒级200~40目(0.074~0.42 mm)含量占比由30%提升到40%和50%时,整体的平均粒度减小,其低温还原粉化性能和还原性都会增强;当粒级40~6目(0.42~3 mm)和粒级6目(3 mm)的含量增加10%时,其低温还原粉化性能和还原性能都将减弱。图25幅;表19个;参69篇。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国成;罗果萍;宋巍;田硕;郝帅;任强;;不同类型进口铁矿粉的烧结基础性能分析[J];烧结球团;2021年04期
2 田晨;张军红;赵啸;袁平;么敬文;何志军;;基于铁矿粉烧结基础性能的优化配矿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5年05期
3 付壮壮;韩秀丽;刘磊;司天航;李国旺;;铁矿粉粒度对烧结基础性能的影响[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年03期
4 钱立新;春铁军;龙红明;李宁;王毅璠;余正伟;;一种基于动态电阻测量的铁矿粉同化性检测新方法[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08期
5 王晓远;邢宏伟;田铁磊;付俊凯;王辉;;铁矿粉烧结过程中液相生成行为研究[J];铸造技术;2017年03期
6 张清岑;关于褐铁矿粉烧结的若干问题[J];烧结球团;1992年03期
7 刘晓明;王金龙;郭兰芬;张红闯;;铁矿粉粒度组成对混匀料制粒效果的分析与探讨[J];河南冶金;2017年02期
8 梁中渝,胡林,邓能运,龚文渠,秦娜莎;铁矿粉配料烧结经济评价体系的研究[J];烧结球团;2003年04期
9 谷张涵;柴先义;李新;吴宝国;李志平;徐其言;;常压下工艺因素对巴西铁矿粉流态化还原的影响[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01期
10 聂礼;刘崇;刘纲;翟永强;张剑;朗黔;吴铿;;铁矿粉同化性与流动性试验研究[J];工业加热;2021年06期
11 宋明凯;金怡伦;;提高铁矿粉检测质量的措施[J];化工管理;2021年19期
12 吴鹏飞;马永鹏;郭鹏;王杰平;闫立强;梁英华;;添加铁矿粉的高反应性焦炭动态溶损反应研究[J];中国煤炭;2016年10期
13 王忠朝;陈坤;徐本军;黄彩娟;;微波加热含碳红铁矿粉升温特性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4年19期
14 马志红;陈坤;焦宝龙;;微波加热含碳红铁矿粉升温特性研究[J];现代机械;2014年02期
15 陈本良;孙炜;黄正详;;精选铁矿粉的载运与航行[J];中国水运;2011年01期
16 赵素丽;常连玉;蔡利山;;活化铁矿粉技术及其效果评价[J];钻井液与完井液;2007年S1期
17 张艳珍;;运用匀矿计算机优化配料技术降低铁矿粉采购成本[J];天津冶金;2006年04期
18 ;2005-11月下旬进口铁矿粉价格汇总[J];矿业快报;2005年12期
19 刘宜伟;;冬储期间铁矿粉市场趋势分析[J];中国钢铁业;2005年09期
20 陈津,刘浏,曾加庆,任瑞刚,刘金营;微波加热还原含碳铁矿粉试验研究[J];钢铁;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亢庆锋;张建良;刘征建;刘东辉;张亚鹏;;进口铁矿粉的烧结基础性能研究[A];2017年全国高炉炼铁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7年
2 聂志睿;王广;张宏强;王静松;薛庆国;;聚氯乙烯(PVC)废塑料-铁矿粉非等温还原动力学[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2年科学技术年会--环境工程技术创新与应用分会场论文集(四)[C];2022年
3 吕学伟;游洋;郭家宝;吴珊珊;;高剪切型铁矿粉烧结制粒工艺研究[A];第十届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学术年会暨第四届辽宁青年科学家论坛会议指南[C];2020年
4 武鑫龙;张可;凌清峰;王涛;秦跃林;;若干进口铁矿粉的同化性实验研究[A];2019年全国高炉炼铁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9年
5 王晓蕾;唐惠庆;郭占成;余锦涛;;微波预处理对高磷铁矿粉气基还原行为的影响[A];2012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下册)[C];2012年
6 许满兴;冯根生;;进口铁矿粉的烧结性能及质量分析[A];2004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暨炼铁年会文集[C];2004年
7 姜涛;李光辉;张元波;郭宇峰;范晓慧;;铁矿粉复合造块法[A];2010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学术年会文集(上)[C];2009年
8 胡俊鸽;;马拉曼巴铁矿粉的特点及其在烧结中的应用技术[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9 王晓倩;;浅析铁矿粉贸易流程中的精细化管理[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1分会场:综合交通与物流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赵耀辉;孙海宁;;天钢用铁矿粉冶金性能研究[A];2012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学术年会文集(下)[C];2012年
11 陈本良;孙炜;黄正详;;精选铁矿粉的载运与航行[A];2011年苏浙闽沪航海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2 王喆;张建良;于源浩;黄克存;苗广志;班友和;;基于铁矿粉液相流动性的烧结配料优化研究[A];2012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学术年会文集(上)[C];2012年
13 谢桂兰;周志勇;龚曙光;;铁矿粉混匀过程的离散元模拟及其结构优化[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14 刘旭望;郭兴敏;;添加剂对烧结过程中铁酸钙形成的影响[A];第八届(2011)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5 赵沛;郭培民;;纳米冶金技术的研究及前景[A];2005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第3卷)[C];2005年
16 李强;邹宗树;冯明霞;;铁矿粉冷态流化床数值模拟的基础研究[A];2006年中国非高炉炼铁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7 马蕾;曹丽华;裴生谦;肖颖;徐春柳;;宣钢烧结常用进口粉基础性能的研究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A];第八届(2011)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8 刘晓明;张艳允;王金龙;郭兰芬;;铁矿石液相流动性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A];2012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学术年会文集(下)[C];2012年
19 裴元东;赵志星;马泽军;潘文;;国外铁矿粉烧结理论与技术的进展[A];2010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学术年会文集(上)[C];2009年
20 宋国阳;刘惠杰;杨鹏;袁野;侯宗波;;磁铁矿粉粒度组成变化对磁选的影响[A];纪念中国煤炭学会成立50周年暨2012全国选煤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1条
1 杜占;抑制铁矿粉多级流化还原粘结失流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7年
2 徐其言;高压和添加塑料颗粒抑制铁矿粉流态化黏结/失流机理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8年
3 李丹;机械活化黄铁矿粉体在不同介质中的界面行为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李秋菊;微/纳米级铁矿粉气相还原动力学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5 黄小波;铁矿粉制粒过程颗粒粒级演变规律与工艺优化[D];重庆大学;2015年
6 雷超;碳包覆抑制铁矿粉流态化还原粘结失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5年
7 张玉柱;硼镁在铁矿粉造块中的行为和作用规律[D];燕山大学;2002年
8 周密;含铬型钒钛磁铁矿在烧结—炼铁流程中的基础性研究[D];东北大学;2015年
9 肖春桥;中低品位磷矿微生物溶解基础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吕学伟;炼铁流程中铁矿石评价体系构建[D];重庆大学;2010年
11 张贺雷;宝钢高配比镜铁矿与含铁粉尘的复合造块工艺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付壮壮;铁矿粉粒度对烧结基础性能及矿相结构的影响[D];华北理工大学;2022年
2 李宁;基于电阻突变原理的铁矿粉同化性检测新方法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9年
3 兰吉然;碳包覆铁矿粉的还原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8年
4 刘选增;粒径级配对铁矿粉液化的影响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9年
5 李志平;巴西铁矿粉流态化还原过程优化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20年
6 闫强;铁矿粉对煤的热解以及铁焦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7年
7 靳恩东;基于铁矿粉烧结基础性能的优化配矿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5年
8 邹胜伟;铁矿粉流态化还原过程中的粘结失流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9 戚添益;铁矿粉预还原回转窑三维气固流动、传热及燃烧行为数值模拟[D];江苏科技大学;2020年
10 汤超俊;基于OpenFOAM的铁矿粉烧结过程建模与优化[D];长沙理工大学;2020年
11 崔利民;MgO/Al_2O_3比对铁矿粉烧结液相生成的影响[D];华北理工大学;2016年
12 田甜;白云鄂博含铌铁矿粉气基选择性还原的机理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4年
13 张宇涛;铁矿粉流态化还原动力学的比较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14 孙毅;难选铁矿粉直接还原及非高炉一步炼铁实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15 安志伟;流化床还原铁矿粉过程中的粘结失流研究[D];河北理工大学;2008年
16 宿洪亮;白云鄂博含铌铁矿粉气基还原提铌过程中脱磷的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5年
17 王玉峰;Al_2O_3对铁矿粉烧结平衡相组成及特性的影响[D];华北理工大学;2016年
18 彭鹏;矿粉自动取样平台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9 邢宏伟;硼镁复合添加剂对铁矿粉造块成矿过程影响机理的研究[D];河北理工学院;2001年
20 胡芫;铁矿粉造块减水剂的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记者 孔祥华 柳士伟 通讯员 赵汉庆;河北文丰集团海外自产铁矿粉顺利回运到港[N];唐山劳动日报;2020年
2 记者 莫育杰 通讯员 罗婕 张竞;“散改集”让铁矿粉绿色出行[N];人民铁道;2019年
3 本报记者 顾阳;海关两退走私禁运“铁矿粉”[N];经济日报;2017年
4 方远;湘赣地区铁矿粉价格仍将高位运行[N];中国冶金报;2004年
5 方远;湘赣地区铁矿粉价格小幅上扬[N];中国冶金报;2005年
6 记者 丰舒潍 通讯员 陈建宏;我市首次进口的大批量铁矿粉顺利投用[N];焦作日报;2010年
7 记者 刘宝亮;首钢有效提高低品质铁矿粉利用率[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张龙;业内曝光铁矿粉掺假交易成常态[N];中国企业报;2015年
9 记者 胡艳波 通讯员 李继坤;铁路当先行铁矿加工企业喜迎春天[N];人民铁道;2009年
10 徐彪;北钢矿业通过技改提升铁矿粉产能[N];中国冶金报;2005年
11 上海海事法院;铁矿粉灭失承运人负连带责任[N];中国贸易报;2004年
12 ;构建和谐通关环境[N];边防警察报;2006年
13 本报记者 王明军 通讯员 朱广胜;冀南钢铁进口铁矿粉被扣事件追踪[N];中国冶金报;2017年
14 记者 胡艳波 通讯员 温福林;满洲里口岸进口铁矿粉超万车[N];人民铁道;2009年
15 本报记者 李锡秉 刘毅华 本报通讯员 张文广;三方联手 五家欢喜[N];人民铁道;2016年
16 钢山;中国多家企业到澳开展合作[N];中国冶金报;2004年
17 秦洪湖 孙泰善 孙珺 本报记者 张丹;口岸豪情[N];吉林日报;2006年
18 特约记者 陆应果;因“铁”脱贫 由“路”致富[N];中国交通报;2020年
19 特约记者 张明 通讯员 苗红俊;“等米下锅”变“有米下锅”[N];人民铁道;2009年
20 记者 范志刚;赣江两岸“伤疤”变成美丽风景[N];江西日报;202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