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首次经TACE术后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原发性肝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于分期较晚或其他原因不能进行手术的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作为侵入性手段的一种,TACE术后产生栓塞后综合征的问题在临床上一直没有很好的改善方案。回顾性分析我院肝癌患者首次行TACE后栓塞后综合征(Postembolization syndrome,PES)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栓塞后综合征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2016年9月至2021年9月,河北省人民医院肝胆胰脾外科连续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共217例,患者术前经影像学或病理学检查已明确临床诊断。通过查询病案信息获得患者TACE手术相关信息,经过筛选后纳入133例有意义的病例,根据TACE后有无栓塞后综合征症状将患者分为PES组和无PES组。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BMI、脾肿大、门脉高压、糖尿病、高血压、肝硬化、HBV感染、肿瘤直径、肿瘤位置、巴塞罗那分期(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BCLC)、癌灶数量、肝功能分级、手术前后检验指标(白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NLR、AST、ALT、ALP、TB、LDH、AFP)、TACE手术方式(栓塞剂类型、化疗药物剂量及方案)、RECIST实体瘤评价(依据评分分为疾病缓解、稳定、进展)等进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得到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后使用修正Poisson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最终得到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13例患者中71例患者在首次行TACE后出现PES,发生率为62.8%,其中发热症状的患者有34例,发生率为30.1%;出现腹痛的患者有60例,发生率为53.1%;出现呕吐的患者有57例,发生率为50.4%。经统计发现两组在一般情况(年龄、BMI、脾肿大、门脉高压、糖尿病、高血压、肝硬化、HBV感染)、肝癌BCLC分期、肝功能分级、白细胞计数、NLR、术前肝功能指标(AST、ALT、ALP、TB、LDH、AFP)、TACE栓塞剂类型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肿瘤直径、肿瘤位置、血清白蛋白、化疗药物剂量、化疗方案、RECIST评分为疾病缓解、手术前后ALP及LDH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修正Poisson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RR=1.305,95%CI:1.060-1.606,P=0.012)、肿瘤直径10 cm(RR=1.352,95%CI:1.037-1.762,P=0.026)、化疗药物剂量(RR=1.006,95%CI:1.001-1.012,P=0.047)是TACE术后发生PES的危险因素;而血清白蛋白40 g/L(RR=0.639,95%CI:0.414-0.988,P=0.044)、RECIST评分为疾病稳定[RR=0.433,(95%CI:0.234~0.799),P=0.007]是PES的保护性因素。结论肝癌患者首次行TACE术后PES的危险因素为性别(女性)、肿瘤直径10 cm、化疗药物剂量,三者促进PES的发生;血清白蛋白40 g/L、RECIST评分为疾病稳定是PES的保护性因素;对于存在上述高危因素的患者,临床应及早采取对应措施、预防性应用药物及术前心理指导等多种方式预防PES的发生。图0幅;表8个;参17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