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沿海地区地面沉降灾害及对策研究
【摘要】:
唐山沿海地区是唐山市未来经济隆起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该地区地下水长期处于超采状态,出现了严重的地面沉降灾害并且在不断加剧。通过研究唐山沿海地区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对唐山沿海地区地面沉降形成机理有了新的认识。本文依据唐山沿海地区地下水降落漏斗分布情况及地下水位监测资料,首先,建立了区内地下水降落漏斗发展趋势数学模型,并且进行了模型识别,精度非常理想;然后,引入地下水动力学中贮水系数的概念,结合前面得出的地下水降落漏斗中心水位埋深值,建立了区内地下水位变化趋势数学模型;最后,将区内年地面沉降率和地下水位埋深数学模型有机结合,建立了唐山沿海地区地面沉降数值计算模型,计算结果符合区内地面沉降变形实际。利用验证后的模型对唐山沿海地区未来10年地面沉降情况进行了预测评价,在现状开采条件下,2010年唐海县城、南堡开发区、乐亭曹庄子、宁河漏斗区中心累计沉降量分别为:1889.50 mm、1557.00mm、800.83 mm、2127.54 mm;2015年各漏斗区中心累计沉降量分别为:1905.43 mm、1917.50 mm、839.35 mm、2385.97 mm。
通过对地面沉降预测数据的分析,研究了唐山沿海地区未来地面沉降灾害的发展趋势和地下水资源的供需关系,给出了唐山沿海地区2010年最佳地下水开采方案和水资源亏损量最佳补偿方案。在此基础上,根据唐山沿海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合理的地面沉降防治对策。图24表36参82
|
|
|
|
1 |
刘学峰;邵爱武;;西安地裂缝与地面沉降分析[J];地下水;2008年06期 |
2 |
韩晓娟;姜春露;张强;;浅析温东平原地面沉降对公路工程的影响[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0年03期 |
3 |
马路兴;吴春秋;王永涛;;深基坑开挖引起的不良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21期 |
4 |
叶明亮;刘欣;贺鹏;;城市环境岩土工程的地下水灾害问题[J];水土保持研究;2007年03期 |
5 |
韩彦霞;王艳丽;韩占成;;沧州市地面沉降现状、原因、危害及防治[J];水资源研究;2009年02期 |
6 |
郑伟龙,司刚平,郑秀华;城市环境岩土工程的地下水灾害问题[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5年03期 |
7 |
姜规模;西安市地面沉降与地裂缝研究[J];城市勘测;2005年03期 |
8 |
田宝柱;陶志刚;李昌存;;唐山沿海地区地面沉降科学计算与预测[J];金属矿山;2011年05期 |
9 |
吴铁钧,金东锡;天津地面沉降防治措施及效果[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8年02期 |
10 |
杨德栋;吕宾;;地面沉降根源分析与防治对策[J];城市地质;2007年03期 |
11 |
杨春生;李明良;许建廷;;地面沉降的预测与防治措施[J];地下水;2007年06期 |
12 |
张莉萍;曹建军;冯寿兆;殷琦;唐波;;城市地面沉降及其防治措施综述[J];广东科技;2009年12期 |
13 |
郭占荣,曲焕林,崔小东,张云霞;天津市地面沉降数值模拟研究[J];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98年04期 |
14 |
李锋;郁青林;朱磊;;煤矿井下直流牵引供电系统中的杂散电流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22期 |
15 |
张云,薛禹群;抽水地面沉降数学模型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2年02期 |
16 |
姜云,赵建康,朱川;浙江省嘉兴市地面沉降及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8年02期 |
17 |
李勤奋;王寒梅;;上海地面沉降研究[J];高校地质学报;2006年02期 |
18 |
陈杰家;;模糊相似选择原理在地面沉降研究中的应用[J];上海地质;1988年01期 |
19 |
孙元,任荣,王俊恒,王锋;沧州市地面沉降初步预测[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0年05期 |
20 |
尹红美,魏永齐;濮阳市地下水开采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措施[J];地下水;200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