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实生后代短枝型筛选及初选优株主要性状的研究
【摘要】:枣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优良品种是实现枣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基础和关键。筛选短枝型优良新品种,对枣矮化密植栽培、避雨栽培和大棚栽培,实现枣简易安全优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枣实生后代节间长度研究,并对二次枝的节间长度与休眠季枝皮内的内源激素(IAA、ZR、GA和ABA)含量之间的关系做出分析。本研究还对冬枣、大荔龙枣及鸡心枣的实生后代13株初选优株(优良单株代号为:22-D-39、24-D-8、21-D-43、21-D-44、龙9、龙8、23-D-44、33-JX-14、23-D-6、23-D-1、10-13、11-31、11-21)的主要物候期、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果实品质和抗逆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和综合评价,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对107株冬枣杂交实生后代二次枝节间长度的测量,根据二次枝节间长度,将枣划分为极短枝型(<3.0cm)、短枝型(3.0-4.1cm)、中短型(4.1-4.6cm)和长枝型(>4.6cm)四类。
2.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二次枝的节间长度与休眠季枝皮内的内源激素(IAA、ZR、GA和ABA)含量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二次枝的节间长度与休眠期枝皮内的内源激素ABA/IAA之间呈负相关。
3.通过对物候期的观察,发现这13个初选优株在萌芽期和开花期方面差别不大,但果实成熟期差别较大,最早成熟的脆熟期在9月2日(21-D-43、24-D-8),最晚成熟的脆熟期在10月13日(龙8、21-D-44)。
4.通过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二次枝节间长度最短为3.20cm(龙9),二次枝节间长度最长为4.87cm(11-21),节间短、株型紧凑的类型有22-D-39、21-D-44、24-D-8、10-13和龙9。从单果重和纵横径看可得出大果类型为10-13和33-JX-14。从吊果比看,丰产树有24-D-8、龙9、22-D-39、23-D-44、23-D-1。各初选优株可食率最高的为21-D-43,高达98.05%。
5.通过对枣果实发发育的动态变化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初选优株枣果实的纵横径和单果重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10-13、11-21、23-D-1的单果重表现出后期增长迅速。初选优株枣果实的纵径、横径呈现出白熟期之前增长迅速,白熟期之后增长缓慢。
6.通过对枣果实营养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果实发育期间Vc含量的变化总体上呈现出“低-高-低”的变化趋势,8月5日至8月25日Vc含量保持较高水平。枣果实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呈现为果实发育前期变化不明显,近成熟期时迅速积累至最高。枣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在果实发育期总体表现为“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只有23-D-44的可滴定酸含量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
7.通过对枣脆熟期果实营养成分含量的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Vc含量最高的优株为23-D-44,含量高达747.57mg/100g;还原糖含量最高的为22-D-39,含量高达53.35%;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的为24-D-8,含量高达60.08%,可溶性总糖含量最低的为11-31,含量为45.20%;可滴定酸含量最高的为23-D-44,含量高达1.58%,可滴定酸含量最低的为11-31,含量为0.2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的为21-D-43,含量高达32.50%。
8.通过综合评分,评分最高的为23-D-44(76.5),评分大于冬枣的优株为10-13、龙9、11-21、23-D-1、33-JX-14、21-D-43、22-D-39和23-D-44。
9.通过对初选优株的物候期、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果实品质和抗逆性的系统研究和综合评价,筛选出优良短枝型鲜食枣优系3个:10-13、龙9和22-D-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