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固相微萃取纤维结合气相色谱检测环境样品中的多环芳烃类和硝基苯类污染物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然而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建立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的检测方法来检测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环境样品中的基质较为复杂,且污染物的含量较低,所以在检测前需要进行样品前处理步骤,以此来分离和富集目标分析物并且减小或消除基质干扰。样品前处理技术有很多种,其中固相微萃取技术是一种操作简单、无需溶剂的新型样品前处理技术,同时它还易与气相色谱等分析仪器结合使用。固相微萃取技术的核心是纤维涂层,虽然已经有一些商业化的纤维,但是这些纤维萃取效率较低而且价格昂贵,因此,研究新型纤维涂层材料来提高固相微萃取技术的萃取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成功制备了三种不同的吸附剂材料。通过物理黏合法或溶胶-凝胶技术将材料涂覆在不锈钢丝上,制备成固相微萃取纤维,并成功地应用于萃取环境样品(水样品和土壤样品)中的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类和硝基苯类污染物)。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1)在本研究中,为了防止石墨烯发生团聚而影响其吸附性能,采用氮化硼对石墨烯进行改性,成功制备了氮化硼改性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并将其作为吸附剂,结合固相微萃取技术对环境水和土壤样品中的7种多环芳烃进行分离和富集,然后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对其进行检测。在最佳条件下,水样品中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25-50 ngmL-1,相关系数(r)在0.9953-0.9996之间。土壤样品中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400 ng g-1,r在0.9959-0.9999范围内。在信噪比为3的基础上,水样的检出限(LODs)在0.05-0.15 ng mL-1之间,土壤样品的检出限在0.3-0.5 ng g-1之间。7种多环芳烃在水和土壤样品中的相对回收率分别为79.55-120.0%和78.76-120.8%。水和土壤样品中分析物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小于1 1%和10%。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适用于水和土壤样品中多环芳烃残留的测定。(2)以2.4,6-三羟基-1,3,5-苯三甲醛(Tp)和水合肼为单体,在加入模板的条件下合成一种共轭微孔聚合物(CMP)。对加入模板的类型、模板的比例、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然后,用溶胶-凝胶技术将合成的CMP涂覆在不锈钢丝上制备固相微萃取纤维,将其用于萃取环境水样和土样中的硝基苯类有机污染物。在最优的萃取条件下,水样品中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5-300 ng mL-1,相关系数(r)在0.9957到0.9997之间,在信噪比为3的条件下,检出限(LODs)在0.1 0-0.30 ng mL-1范围内。在土壤样品中,线性范围为10.0-3000 ng g-1,r在0.9960-0.9998范围内,LODs在3.0-6.0 ng g-1之间。1 1种硝基苯类化合物在4种水样和3种土壤样品的相对回收率范围分别为80.00-121.0%和80.43-120.1%,RSD分别小于11%和13%。(3)采用共价有机骨架化合物(COF-TpBD)对石墨相氮化碳(g-C3N4)进行改性以提高其吸附性能,合成一种共价有机骨架改性的石墨相氮化碳(g-C3N4@TpBD)材料。对g-C3N4与联苯胺(BD)的质量比、溶剂类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最佳的合成条件下,制备了一种新型树枝状吸附剂材料g-C3N4@TpBD。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将g-C3N4@TpBD涂覆在不锈钢丝上,用于固相微萃取(SPME)多环芳烃(PAHs),然后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检测。建立的方法成功地应用于6个环境水样中8种多环芳烃的检测。在最佳的萃取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6-60.0 ng mL-1,相关系数(r)在 0.9989-0.9999 之间,检出限(LODs,S/N=3)在0.02-0.05 ng mL-1范围内。6种环境水样在0.5、3.0和30.0 ng mL-1的加标浓度下的相对回收率(R)为83.6%-118%,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2.4%-11.3%。
|
|
|
|
1 |
彭清涛;应用于环境样品预处理的新技术[J];现代仪器;2000年04期 |
2 |
洪喻;党岩;;“环境样品的生物与毒理检测技术”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科教融合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20年S1期 |
3 |
金晨江;洪铮;龚祖星;李云木子;郑存江;;电弧直读发射光谱测定地质环境样品中银硼锡[J];广州化工;2019年24期 |
4 |
史伟玲;杨静;李飞鹏;孟祥周;陈玲;;环境样品中甲基汞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4年S2期 |
5 |
余晓平;邓天龙;吴怡;郭亚飞;;环境样品中痕量锑的形态分析研究进展[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9年01期 |
6 |
杨晓雪;;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分析环境样品中的挥发酚[J];云南环境科学;2006年S1期 |
7 |
吉艳琴,李金英,刘峻岭,伍涛,罗上庚;萃取色层分离ICP-MS测定环境样品中的Np[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0年00期 |
8 |
蒲家彬,傅云娜,陈则玲;南极长城站环境样品中总砷的分布特征[J];极地研究;1997年03期 |
9 |
赵玉忠;;红外光谱法在环境样品中的应用[J];环境保护;1985年09期 |
10 |
Daryl Knab
,金秀华;少量环境样品中镅的测定[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分册);1980年03期 |
11 |
孙慧中;王璞;田菲菲;张庆华;;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测定环境样品中二噁英[J];环境化学;2017年07期 |
12 |
任理想;;环境样品中铊的前处理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5年15期 |
13 |
农燕凤;马晓国;;农业环境样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13年15期 |
14 |
李丹丹,任景玲,张经;海洋环境样品中砷、硒测定的消化及提取方法[J];海洋湖沼通报;2003年04期 |
15 |
Gastberger M,刘庆芬;邻近Semipalatinsk核试验基地(STS)的Dolon环境样品中~(90)Sr和~(137)Cs[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2001年04期 |
16 |
赵仕林;环境样品中砷的价态分离方法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3期 |
17 |
蒲家彬;海洋环境样品中硒的测定[J];海洋环境科学;1990年03期 |
18 |
顾若梅,王风华;磷钼酸铵法测定环境样品中放射性铯[J];辐射防护;1981年04期 |
19 |
杨福强;;关于环境样品中重金属镉元素分析的研究进展[J];江西化工;2021年05期 |
20 |
何健;周艳;李菊颖;吴文铸;孔德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环境样品中的酚菌酮[J];农药;2017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