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自噬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中的相关研究以及大蒜素的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探讨
【摘要】:背景: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个致死性的神经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肌萎缩,肌强直,无力等。通常在诊断后的3-5年就可以死亡。最近,在ALS和伴有泛素阳性包涵体的额颞叶痴呆病人[frontotemporal lobar dementia with ubiquitin-positive inclusions,(FTLD-U)]的脑中发现了泛素化的包涵体,其中TDP-43是主要的组成成分。所以,TDP-43在神经变性疾病中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TDP-43,它是普遍存在的核蛋白,由414个氨基酸组成。它是由1号染色体上的TARDBP基因编码的。它的作用包括了特异性前RNA的剪切和转录,信使RNA的稳定性以及小RNA的生物发生等。至今,已在散发和遗传性的ALS病人的TDP-43基因中发现40多种的显性突变,就为TDP-43功能异常和变性疾病中提供了直接的证据。TDP-43的发现为我们研究ALS和FTLD-U的发病机制开拓了新的视野。在ALS的发病机制中,线粒体是多个发病机制的汇合点。大量的研究表明在突变的SOD1相关的ALS的病人,细胞以及动物模型中,线粒体损伤参与了发病机制过程。其中突变和野生型的SOD1在线粒体上聚集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相对应的是在转染TDP-43的细胞中,同样存在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ROS的生成增多以及呼吸链的受损等线粒体损伤的证据。线粒体选择性的自噬在线粒体的质量控制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参与了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但是在ALS的模型中,研究的却非常少。
大蒜素,它是大蒜油中有机硫化合物的主要成分,由于其强大的抗癌效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动物模型中,它不但可以通过多种机制保护化学物质诱导的癌症,抗癌机制包括调控致癌物的代谢,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来阻止肿瘤细胞的增长,诱导凋亡,组氨酸的修饰,抑制血管的再生。大蒜素其他的健康益处包括抗血栓效应,改善免疫功能,降低血糖,防止辐射和微生物的侵入。另外,其神经保护作用在ALS的脊髓培养模型和SOD1的转基因鼠中均得到验证,但是在ALS的细胞模型中的疗效却没有证实。
第一部分过表达TDP-43及其片段对线粒体的功能和形态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TDP-43及其片段对线粒体的功能和形态的影响。
方法:在NSC34细胞中瞬时表达含有空质粒对照、野生型、Q331K、M337V、TDP-25和TDP-35的质粒。在细胞转染48h后,收集细胞并用western印迹验证细胞的表达效率;用免疫荧光观察外源性蛋白的分布特点;用流式细胞计数观察TDP-43及其片段对线粒体膜电位和活性氧簇的影响;用免疫荧光观察外源性蛋白对线粒体形态的影响。
结果:(1)在NSC34细胞中可以顺利表达外源性的TDP-43蛋白。并且表达全长的TDP-43蛋白水平和内源性TDP-43蛋白水平差不多,表达片段的TDP-43水平大约是内源性TDP-43蛋白水平的一半。
(2)在对照细胞中,内源性的TDP-43主要在胞核中。在转染的细胞中,全长的TDP-43蛋白主要分布在胞核中,一部分在胞浆中存在。而片段化的TDP-43更容易形成在胞核和胞浆致密的包涵体。
(3)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表达全长及片段的TDP-43细胞和空质粒对照的细胞相比,线粒体的膜电位降低了,活性氧簇的水平明显上升。
(4)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转染全长及片段的TDP-43的细胞中,线粒体的分布不均匀和聚集更多见。
结论:表达全长及片段TDP-43的NSC34细胞和对照细胞相比,明显降低了线粒体膜电位的水平,提高了活性氧簇的水平,并且干扰了线粒体的正常分布。
第二部分过表达TDP-43及其片段对线粒体自噬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TDP-43及其片段对线粒体自噬的影响。
方法:在NSC34细胞中瞬时表达含有空质粒对照、野生型、Q331K、M337V、TDP-25和TDP-35的质粒。在细胞转染48h后,用匀浆器离心方法提取胞浆和线粒体组分,然后用透射电镜和Western印迹检测提取线粒体的纯度和形态;并用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各组分外源性和内源性TDP-43的表达,用免疫荧光观察外源性TDP-43和线粒体的分布关系,用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线粒体和胞浆中LC3B、P62的蛋白水平。
结果:(1)用透射电镜技术检测提取的线粒体形态保存尚好,纯度约在90%以上。用western印迹检测线粒体部分的标记物VDAC1和胞浆部分的标记物actin,彼此并不掺杂,说明提取线粒体的纯度高。
(2)用western印迹检测转染细胞中胞浆和线粒体部分的外源性TDP-43,在线粒体上可有少量的外源性TDP-43的存在,而且野生型和突变型的水平差不多。用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外源性TDP-43可以和线粒体的标记物共定位。
(3)用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转染细胞中胞浆和线粒体部分的外源性TDP-43、内源性TDP-43、LC3B、P62的蛋白表达,转染全长TDP-43细胞比空质粒对照细胞中,线粒体部分的内源性TDP-43的表达明显升高,LC3B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62的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在转染片段的TDP-43的细胞中,线粒体外膜蛋白VDAC1的水平降低,而线粒体部分的LC3B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62的蛋白水平显著降低。
结论:匀浆离心法提取的线粒体形态完整,纯度高;外源性TDP-43在线粒体部分少量存在;转染外源性TDP-43的细胞,LC3B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62的蛋白水平显著降低,激活了线粒体自噬。
第三部分大蒜素在肌萎缩侧索硬化模型中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的探讨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大蒜素在肌萎缩侧索硬化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和机制。
方法: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和时间的大蒜素处理的NSC34细胞后,对细胞活力影响;采用合适的浓度及时间的大蒜素干预NSC34细胞后,用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LC3B蛋白水平;在转染携带GFP-LC3质粒的细胞中,在不同浓度的大蒜素处理后,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GFP-LC3点状聚集的情况;在转染TDP-43的细胞中,选择合适浓度的大蒜素干预后,用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外源性TDP-43变化;分别选用自噬通路阻断剂(Bafilomycin A1)和蛋白酶体通路阻断剂(MG132)处理细胞,观察大蒜素是通过什么途径影响蛋白水平;在转染TDP-43的细胞中,选择合适浓度的大蒜素干预后,用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胞核部分Nrf2的表达情况与细胞中抗氧化酶的表达水平。
结果:(1)分别用不同浓度(0-100μM)的大蒜素处理NSC34细胞24h后,在0-10μΜ的大蒜素对于细胞活力没有明显区别,在20-100μM之间的大蒜素依据药物浓度逐渐增大,细胞毒性逐渐增加。在10μM的大蒜素处理下,处理48h后,细胞活力明显下降。
(2)分别用不同浓度(0-10μM)的大蒜素处理NSC34细胞24h后,用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表明,LC3-II的水平是逐渐升高;分别用10μM的大蒜素处理NSC34细胞不同时间(0-36h)后, 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表明,处理24h后,LC3-II的水平是最高的;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GFP-LC3点状聚集,结果表明在处理24h后,携带点状聚集的细胞数目是依浓度增加而逐渐最多的。
(3)在NSC34细胞中瞬时表达含有空质粒对照、野生型、Q331K、M337V、TDP-25和TDP35的质粒,给予10μM的大蒜素处理24h后,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表明,外源性TDP-43水平都有显著的下降;给予自噬通路阻断剂(Bafilomycin A1)和蛋白酶体通路阻断剂(MG132)阻断处理后,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表明,大蒜素在Bafilomycin A1存在的情况下,不能降解TDP-25蛋白水平,而在MG132存在的情况下,仍然可以降解。结果表明大蒜素是通过自噬途径来促进蛋白的降解。
(4)在NSC34细胞中瞬时表达含有空质粒对照、野生型、Q331K、M337V、TDP-25和TDP-35的质粒,给予10μM的大蒜素处理24h后,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表明,可以上调胞核中Nrf2蛋白的表达,并且上调了抗氧化酶HO-1和NQO-1的蛋白水平。
结论:在TDP-43相关的ALS细胞模型中,低剂量的大蒜素可以上调自噬水平,通过自噬途径促进外源性TDP-43的降解,并激活了Nrf2/ARE通路,上调了二相酶HO-1和NQO-1的蛋白表达,从而发挥它的神经保护作用。
|
|
|
|
1 |
关军,田家乐;大蒜素片作用机理及其药效学研究述要[J];中医药学刊;2003年05期 |
2 |
苏富琴,周丽,高峥嵘;大蒜素注射液与三种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年12期 |
3 |
李佩文;;大蒜虽辣药用广[J];抗癌之窗;2006年03期 |
4 |
王保才;张炳太;林镇海;;大蒜素对人胰腺癌PANC-1细胞株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年07期 |
5 |
侯知才;;大蒜在医疗上的应用[J];中国医刊;1957年07期 |
6 |
刘颖;郭文场;;抑菌植物——大蒜——一种极好的中药[J];生命世界;1979年05期 |
7 |
党瑛,吴其夏;大蒜素对血小板钙离子浓度升高的抑制作用[J];基础医学与临床;1992年04期 |
8 |
陶惠然,苗乃全,崔明;大蒜素对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
9 |
鲁古之;;抗癌保健食大蒜[J];科学之友;1997年06期 |
10 |
高艳景,袁孟彪,辛华,高选,邵洪莲,王茜;大蒜素抑制EGF上调人肝癌细胞中EGFR表达的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
11 |
曾艳,孙洪海,刘东辉,吴耕书;大蒜素对化学性致癌因素抑制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0年04期 |
12 |
朱兰香,陈卫昌,许春芳,刘世增,顾振纶;大蒜素对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J];江苏医药;2004年07期 |
13 |
;生大蒜不能用来治腹泻[J];健康必读;2006年10期 |
14 |
张洪军;;大蒜——物美价廉的保健品[J];健康;2008年11期 |
15 |
俞尚德;;中药大蒜的临床应用[J];中医杂志;1955年04期 |
16 |
丁虹,彭仁琇,陈金和,黎七雄,汪晖,孔锐,崔冶健;大蒜素对糖尿病小鼠脏器ATP酶的保护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7年03期 |
17 |
廖福龙,焦立公,李文,殷小杰;大蒜素与盐酸川芎嗪对剪切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J];中国微循环;1999年04期 |
18 |
兰红珍,王菊花,韦柯宁,彭芬;大蒜素口腔护理预防重症病人继发真菌感染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4年10期 |
19 |
王玉英,程何祥,张殿新,张荣庆,王海昌,郭文怡;AngⅡ对人心房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及大蒜素的拮抗作用[J];心电学杂志;2005年02期 |
20 |
孔润常;;药膳珍品话大蒜[J];医药与保健;2005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