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皮素对过氧化氢诱导的小鼠B16黑素瘤细胞氧化损伤干预作用
【摘要】:目的:白癜风是一种顽固性的色素脱失性皮肤病,可发生于任何性别、年龄及身体任何部位。该病在临床上易诊难治,且发病率高,本病虽无明显的自觉症状,但却影响患者的容貌,尤其是发生在颜面部的皮损,给患者精神上带来巨大的压力,影响其工作、学习和生活。目前白癜风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外用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自体表皮或黑色细胞移植,局部光疗或光化学疗法,中医中药等。但各种治疗方式治疗效果欠佳,起效较慢,还需要患者较好的依从性。此外,长期外用激素类药物有引起皮肤变薄、毛细血管扩张,甚至萎缩,以及停药易反复等副作用。而应用局部光疗亦可导致皮肤灼伤、老化,甚至诱发皮肤癌。因此,对于白癜风治疗的研究有很大的临床价值。白癜风的发病机制至今没有一致的观点,国内外的研究证明本病与遗传、自身免疫、氧化应激、神经等机制有关。近年来氧化应激更是白癜风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不断有研究证实表皮黑素细胞存在氧化应激水平不断增高的现象,这可能是导致黑素细胞功能障碍,引起白癜风发生的重要病因[2]。研究发现白癜风进展期患者表皮中聚积大量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3-5]。氧化应激可引起黑素合成的减少及黑素细胞的凋亡,促进了白癜风的发生、发展。随着对白癜风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针对氧化应激的中药在白癜风治疗中显示了巨大潜力。槲皮素(3,3',4',5,7-五羟基黄酮)是多种中药的有效成分,广泛分布于多种植物的花、果实、叶中,如中药槐米、银杏叶、菟丝子、刺五加、满山红等,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很高药用价值。研究表明槲皮素具有抗氧化、清除体内自由基、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过敏、抗肿瘤及抗突变等多方面药理作用,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门课题。本研究从氧化应激损伤的角度,以H2O2诱导小鼠B16黑素瘤细胞氧化损伤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槲皮素对体外培养的B16细胞过氧化损伤状态的影响,探讨槲皮素对黑素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为其防治白癜风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1采用MTS法检测经不同浓度H2O2处理后小鼠B16黑素瘤细胞的增殖率,根据上述结果体外构建B16黑素瘤细胞氧化应激模型。2采用MTS法检测经不同浓度槲皮素处理后小鼠B16黑素瘤细胞的增殖率。3采用相关氧化应激指标测试试剂盒检测细胞内SOD、MDA水平。结果:1小鼠B16黑素瘤细胞经浓度为1mmol/l H2O2,处理0.5h后,黑素瘤细胞增殖率出现显著下降(P0.01)。2实验1、2、3组分别经25μmol/l、50μmol/l、100μmol/l槲皮素1640培养基处理24h后,再经1mmol/l H2O2处理0.5h,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1、2、3组黑素瘤细胞增殖率降低(P0.05),但均高于过氧化氢组(P0.05)。3实验1、2、3组与对照组相比,黑素瘤细胞内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但MDA活性显著下降(P0.05)。结论:1小鼠B16黑素瘤细胞增殖率随H2O2浓度增加而下降。2槲皮素可提高黑素瘤细胞增殖率,且在一定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3槲皮素可提高H2O2诱导氧化应激下B16细胞增殖率。4槲皮素可通过升高SOD活性,降低MDA水平,调节氧化应激。
|
|
|
|
1 |
赵晶;吕慧;段晓梅;吴婷;李轶杰;孙素荣;;重组骆驼蓬脂转移蛋白对B16实体瘤的抑制作用[J];生物技术;2013年06期 |
2 |
任贵方,张一鸣,阮薇琴,朱纯,朱既明;B16及其克隆亚系细胞分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稳定性、动态和最佳条件[J];病毒学报;1985年01期 |
3 |
潘湘阳;李红彦;姚雪;熊冬梅;陈俊霞;;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过表达抑制B16细胞的侵袭和转移[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
4 |
兰海涛;曲超;刘显波;吴琦;;重楼皂苷对兔眼角膜B16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的抗肿瘤活性[J];实用癌症杂志;2013年05期 |
5 |
周婧,栗玉珍,杨士华,于淞,赵育桢;槲皮素对鼠B16黑素瘤细胞酪氨酸酶的影响[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年10期 |
6 |
袁波;蔡绥勍;缪慧群;郑敏;;益气败毒汤对B16黑素瘤肿瘤转移抑制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年04期 |
7 |
陈俊霞,田余祥,傅攀峰,夏俊,阎平,崔秀云;转染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基因对B16黑色瘤细胞及肿瘤转移的影响(英文)[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4年06期 |
8 |
郭宇鹏;向青;徐梅;耿传营;房青;徐波;李红艳;陈志华;杨鸿生;唐劲天;;空间诱变致成瘤性减弱的B16细胞株形态学观察[J];科技导报;2007年01期 |
9 |
涂彩霞;张荣鑫;马景昕;李宏;;6味中药乙醇提取物对B16黑素瘤细胞酪氨酸酶及其相关蛋白-1、-2 mRNA表达的影响[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7年02期 |
10 |
刘全海;孟德鸣;陈剑;周延廷;陈锡林;;孕酮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集落形成试验的影响[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89年01期 |
11 |
杨英,付士波,李秀娟,陈沙力,龚守良,李修义;黑色素瘤B16细胞热休克蛋白抗原肽复合物(HAC)的提纯及其抑瘤作用[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0年04期 |
12 |
邵邻相;高海涛;成文召;李美;徐丽;陈莹莹;;佛手挥发油对小鼠体内B16黑色素瘤生长的影响[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
13 |
王辉,王莒生,王萍,陶毅,蔡念宁,郁卫东,杨立新,郭念筠,陈清轩;中药滋补肝肾方对鼠B16黑素瘤细胞酪氨酸酶mRNA表达的调节[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3年04期 |
14 |
李贺;向泽敏;吴秀丽;王莉;卫红飞;万敏;王丽颖;于永利;;体内稳定表达HER2多表位基因B16细胞系的建立[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9年01期 |
15 |
杜标炎;张小贺;谭宇蕙;吴映雅;易华;郭玉荣;;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调控黑色素瘤B16细胞株缝隙连接蛋白表达的作用[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
16 |
王大红;陶文沂;;粘细菌Stigmatella WXNXJ-B代谢产物对B16肿瘤细胞的影响[J];精细化工;2009年12期 |
17 |
曾军;江韡;陈宏远;;高表达重组Ret蛋白B16细胞株的建立[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
18 |
任燕冬;宋宏杉;陈巧云;张宁;;杏仁油对黑色素瘤细胞B16细胞增殖及黑素合成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1年09期 |
19 |
石莹;夏俊;杨同怀;张玉心;陈治文;;三氧化二砷抑制小鼠B16黑色素瘤肺转移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10期 |
20 |
黄红亮;王宏;唐勇;邓宁;杨红宇;向军俭;;bFGF反义寡核苷酸增强鼠黑色素瘤B16细胞化疗药物敏感性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