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中医证候及常见病因的分布初探
【摘要】:目的:调查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中医证候及常见病因的分布,以进一步指导临床辩证,提高功能性便秘的诊疗效果。方法:本次调查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在查阅大量文献基础上,参考功能性胃肠病领域有关专家意见,以临床较常用的便秘的辩证分型为依据,建立较完善的功能性便秘调查问卷。以功能性便秘的罗马Ⅲ诊断标准为纳入标准,在社区义诊及大型综合公益讲座等活动中,通过口头询问的方式,依据排除标准进行筛选,然后进行填表,收集整理资料后,最终得到功能性便秘患者184例。依据中国对年龄组的划分标准分为青、中、老年组,并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功能性便秘的常见病因、症状、中医证候等进行处理分析。结果:1年龄:184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中,男性63例,占总人数的34.23%,女性121例,占总人数的65.76%,男女比例为1:1.9。男性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6.32±13.56,女性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7.97±12.53,男性的平均年龄高于女性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职业:本次调查显示,职业上,退休便秘患者最多,为56例,占30.43%。工人34例,占18.47%;干部32例,占17.39%;自由职业24例,占13.04%;教师18例,占9.78%;学生10例,占5.43%;无职业10例,5.43%。3病因:与中老年组相比,青年组常见病因中饮水量少、辛辣、饮食不规律、抑制排便、排便不专注患者明显增高,P0.0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辛辣、饮食不规律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少,P0.0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中青年组相比,老年组进食量少、使用泻药的患者明显增多,P0.0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摄入油腻食物、工作或生活压力大的患者减少,P0.0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膳食纤维摄入不足、运动量少在三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4排便症状:排便困难169例(91.84%),其他依次是排便费力161例(87.50%),不净感157例(85.32%),排便次数减少(2天)的患者135例(73.36%),肛门或下腹部堵塞感63例(34.23%)。大便干燥95例(51.63%),无便意15例(8.15%)。5伴随症状:腹胀130例(70.65%)、口干96例(52.17%)、乏力93例(50.54%)、胃胀88例(47.97%)、口中异味86例(46.73%)、多梦71例(38.58%)、嗳气68例(36.95%)、食欲减退65例(35.32%)、心烦/急躁易怒63例(34.23%)、四肢发凉57例(30.97%)、排气多56例(30.43%)为功能性便秘的主要伴随症状。6证候分布:184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中单纯证候者为99例,占总人数的53.80%,复合证候者85例,占总人数的46.20%。184例便秘患者中肠道气滞证126例(68.47%),其次是肺脾气虚证74例(40.21%)。男性在肠道实热证上多于女性患者,在其他4种症候上均少于女性。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合证型中,青年组以肠道实热证+肠道气滞证为主,所占比例为21.95%。中老年组以肠道气滞证+肺脾气虚证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22.22%、21.12%。7青年组证候分布规律为肠道气滞证肠道实热证肺脾气虚证津亏血少证脾肾阳虚证。中年组证候分布规律为肠道气滞证肺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肠道实热证津亏血少证。老年组证候分布规律为肠道气滞证肺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肠道实热证津亏血少证。其中三组都以肠道气滞证多见。与青年组相比,中老年组肠道实热证明显减少,而脾肾阳虚证明显增多,P0.0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中青年组相比,老年组肺脾气虚证明显增多,P0.0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肠道气滞证、津亏血少证在三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8通便方式:此次调查显示曾经使用过的通便方式为泻药、开塞露、多吃水果蔬菜、手法辅助四种,多吃水果、蔬菜176例,占95.65%。使用泻药82例,占44.56%;开塞露为25例,占13.58%;手法辅助7例,占3.80%。9诊疗方面:调查结果可知自己去药店买123例(66.84%),其次是社区诊所46例(25.00%),个体诊所24人(13.04%),医院就诊17人(9.23%)。结论:1本次调查功能性便秘患者存在性别、年龄差异。2本次调查功能性便秘患者各年龄段主要病因不同。3本次调查功能性便秘患者中以肠道气滞证最为多见。4本次调查功能性便秘患者对便秘的危害缺乏认识,存在去正规医院就诊率低、滥用泻药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