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嵌Eu、Mn的碱金属磁性超原子的DFT研究
【摘要】:具有特定尺寸和组分的原子团簇可以被设计并模仿出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性质,人们把这类团簇称之为“超原子”。它可以用来构建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新颖的光、电、磁及热力学性质的材料从而激发了人们的研究热情。具有磁性和导电特性的超原子VCs8的发现及其在分子电子学领域的应用潜力,引起人们对磁性超原子研究的广泛关注。
本文构建了一百三十五种Eu@A_n(A=Li, Na, K, Rb, Cs; n=15-18)团簇的初始结构,其中铕原子内嵌笼内,基于密度泛函理论,预言了它们的稳定结构,并计算了他们的电子性质及其磁性。以中心有一个锰原子的正方反棱柱为最初模型,逐个增添原子,构造了二百四十七种Mn@A_n (A=Li, Na, K; n=8-20)团簇,预言了他们的稳定结构,并研究了他们的结构演化,以及他们的电子结构和磁性随团簇尺寸的增大的演变。计算结果表明:
(1) Eu@A_n (A=Li, Na, K, Rb, Cs; n=15-18)笼状团簇中, Eu@Li_n和Eu@Na_n结构保持较好的近球形笼状结构,对称性较高。
(2) Eu@A_n (A=Li, Na, K, Rb, Cs; n=15-18)平均结合能和能隙都有随碱金属原子量的增大而减小的趋势。对于每一个碱金属系列,除了Cs外,Eu@A_(18)团簇的能隙值均最大(约0.5 eV),展示出幻数团簇的特征。仅次于Eu@A18团簇,Eu@A_(16)团簇有较好的结构和化学稳定性。
(3) Eu@A_n (A=Li, Na, K, Rb, Cs; n=15-18)团簇的磁矩均较大,在6.00-10.00μ_B之间,磁矩主要由铕原子的4f电子贡献。Eu@A_(18)团簇的磁矩均为7μ_B,等同于一个铕原子的磁矩,金属铕原子的4f电子跟碱金属的s电子键合较弱,局域的4f电子自旋平行排列使得整个团簇具有大的自旋磁矩,体现了与VCs_8相似的磁性超原子特征。
(4) Mn@Li_8的最低能态结构是锰原子居于中心,外包八个锂原子的D_(4d)对称性的四角反棱柱。锂原子数从8到12,结构由四角反棱柱演变为对称性为I_h的双带帽反五角棱柱。当钠原子数在13到20变化时,最低能态结构是在双带帽反五角棱柱结构基础上逐个增添钠原子得到并逐渐趋于密堆积结构。相比较而言,Mn@Li_(12)的最低能态结构具有较高对称性和较强的稳定性。
(5) Mn@Na_8团簇的最低能态结构是一个扭曲的四角反棱柱而Mn@Na_(12)结构仍是Ih对称性的双带帽反五角棱柱。当钠原子数从13变为20的过程中,团簇的结构通过在双带帽反五角棱柱基础上逐个增添钠原子得到,并逐渐趋于密堆积结构。相比较而言,Mn@Na_(18)团簇具有比较大的结合能和5.00μ_B的团簇磁矩,显示稳定的超原子团簇特征。
(6) Mn@K_n (n=8-20)团簇的最低能态结构演化比较复杂,结构对称性较低。相比于Mn掺杂的其他碱金属团簇,Mn@K_n (n=8-20)平均结合能较小、HOMO-LUMO gap较小,稳定性相对来说较弱。在钾原子数n=8, 14, 18, 20处,团簇具有5.00μ_B的自旋磁矩。
|
|
|
|
1 |
王学宽;约化近环的超原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
2 |
李璠,李样生,胡友根;纳米晶BaMgAl_(10)O_(17):Eu复合氧化物的合成及发光特性[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3年06期 |
3 |
戴玉杰,张秀利,张建民,尹懿敏,顾业强;钐、铕的氟哌酸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
4 |
王永利,贾疏源,张成江,胡耀飞;雅砻江某电站稀土元素水文地球化学特征[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3年02期 |
5 |
陈玉海;赵风利;张彦青;吕运开;刘保生;;铕-环丙沙星的稀土敏化荧光研究及应用[J];分析试验室;2009年05期 |
6 |
薛峰,苏锵;关于磷光体NaMVo_4:Eu~(3+)的光谱性质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2期 |
7 |
梅刚华,钟达,谭永芳,朱熙文;极化原子束磁偏转法浓缩Eu同位素[J];科学通报;1996年14期 |
8 |
章毛连;王祥科;陈磊;;pH对Eu(Ⅲ)在氧化铝上吸附行为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年06期 |
9 |
向华明;地磁场与生命[J];自然杂志;1982年09期 |
10 |
陈励权,辛文达,董长发,岳肃俊,张锦;加压离子交换工艺分离纯化放射性同位素钆-153,159的研究[J];辐射防护通讯;1994年04期 |
11 |
周正和,Lambiet C,Leenders L;照射Eu_2O_3生产~(153)Gd的实验研究[J];同位素;1989年02期 |
12 |
咸德玲;黄可龙;李朝建;;SrAl_(12)O_(19)∶Eu~(2+),Dy~(3+)紫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光谱特性[J];发光学报;2007年03期 |
13 |
劳雁妮;杨仕平;;间苯二甲酸稀土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英文)[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14 |
张春光;卞留芳;陈维德;;掺铕GaN薄膜的Raman散射研究[J];中国稀土学报;2006年03期 |
15 |
杨小波;王永光;梁潇云;;11月气候异常型及前期环流信号[J];应用气象学报;2011年03期 |
16 |
李国栋;最近物理学综述评论文献题录[J];物理;1988年12期 |
17 |
田应智;孟吉翔;;上连通和超连通六次点传递图(英文)[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18 |
;科技动态[J];衡水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
19 |
王晓秋;王保林;赵纪军;;Al_(12)N、Al_(12)B团簇结构和电子性质的密度泛函计算[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6年06期 |
20 |
;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研究成果综述(续)[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