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型铁氧化物催化臭氧化难降解有机物的研究
【摘要】:多相催化臭氧化具有对有机污染物氧化彻底、稳定性好、催化剂可再生重复使用等优点,近年来成为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是目前对于催化剂的结构形态与其活性之间关系的研究不够深入,多相催化臭氧化过程中溴酸根的生成情况还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并且多相催化臭氧化技术应用于实际水处理工艺的关键是高效的催化材料。本论文从以上几个方面出发,以介孔氧化锆为载体,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的铁氧化物。通过XRD、UV-vis、FTIR等表征技术,研究组成和结构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催化臭氧化过程中臭氧分解、TOC(总有机碳)去除及溴酸盐的生成情况。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
(1)介孔ZrO_2具有丰富的表面羟基和大的比表面积,在负载铁氧化物后其结构、比表面积和孔径基本没有改变,表明FeO_X/ZrO_2样品中活性组分得到了很好的分散。FeO_X/ZrO_2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多孔结构、丰富的表面羟基和较强的电子转移能力,其应该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
(2)FeO_X/ZrO_2可以有效促进水中臭氧的分解,产生活性更高的羟基自由基,从而对水中2,4-二氯苯氧乙酸(2,4-D)具有更强的矿化能力,对高浓度2, 4-D废水,反应40分钟就可以去除90%左右的TOC。当处理含溴废水时,由于催化臭氧化过程的氧化能力更强,比单独臭氧化过程生成了更多的溴酸根,通过控制臭氧接触时间和降低pH值可以有效抑制溴酸盐的生成。
(3)FeO_X/ZrO_2对布洛芬和氯贝酸原始物的去除没有活性,但大大提高了对TOC的去除效率,对布洛芬、氯贝酸TOC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51和33%。催化臭氧化比单独臭氧化过程生成了更多的溴酸根,最佳反应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
|
|
|
|
1 |
李来胜,祝万鹏,李中和;催化臭氧化去除水中氯乙酸的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2002年05期 |
2 |
童少平,冷文华,张鉴清,曹楚南,钱照明;催化臭氧化降解磺基水杨酸[J];中国环境科学;2001年06期 |
3 |
陈琳,刘国光,吕文英;臭氧氧化技术发展前瞻[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4年S1期 |
4 |
童少平,杜桂荣,张鉴清;液相中MnO_2催化臭氧化降解磺基水杨酸[J];环境化学;2003年05期 |
5 |
童少平,刘维屏,杜桂荣,张鉴清;催化臭氧化降解磺基水杨酸的机理[J];中国环境科学;2003年03期 |
6 |
杜桂荣,孙占学,童少平,黄克玲;催化臭氧化降解有机废水及影响因素[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
7 |
张彭义,余刚,蒋展鹏,祝万鹏;Ni/Fe/Cu氧化物的催化臭氧化作用研究[J];环境科学;1998年04期 |
8 |
王春平,马子川;催化臭氧化降解土霉素的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9 |
赵翔,曲久辉,李海燕,许兆义;催化臭氧化饮用水中甲草胺的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04年03期 |
10 |
范红娟;黄肖容;隋贤栋;;催化臭氧化在水处理中的应用[J];环境保护科学;2009年02期 |
11 |
赵波,尹琳,卢保奇,李真,邹婷婷,郑意春;Cu-丝光沸石/臭氧催化—坡缕石联用工艺降解染料污水的初步研究[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4年05期 |
12 |
郭晗;鲍治宇;;催化臭氧化技术处理水中污染物的研究进展[J];广东建材;2006年09期 |
13 |
刘海龙;焦茹媛;赵霞;王瑞军;;活性炭催化臭氧化表面活性剂的研究[J];环境科学;2011年03期 |
14 |
夏琳琳;刘丹;;催化臭氧化催化剂的QSAR初步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11期 |
15 |
张彭义,祝万鹏,许强;镍铜氧化物对吐氏酸废水臭氧氧化的催化作用[J];中国环境科学;1998年04期 |
16 |
杨忆新;马军;秦庆东;赵雷;王胜军;张静;;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臭氧化在水处理中的应用[J];现代化工;2006年S1期 |
17 |
刘正乾;马军;赵雷;;石墨负载Pt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活性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06年12期 |
18 |
王胜军;马军;杨忆新;张静;秦庆东;梁涛;;纳米TiO_2催化臭氧化对松花江水中氨氮的影响[J];环境科学;2007年11期 |
19 |
杨占文;刘波;;臭氧在水处理中的应用[J];山东化工;2007年11期 |
20 |
曲险峰,郑经堂,于维钊,赵玉翠;金属及其氧化物催化臭氧化反应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5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