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社区体育开展现状调查研究
【摘要】:当今中国,随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的急速转型,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的生活价值观念开始转变,对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认识越来越重视,随之对体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强。全民体育健身已成为目前我国民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种活动。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快速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中,体育作为一种能促进人们健体强身,愉悦身心,提高生活品质等需求的社会文化现象,以其独有的方式逐渐走入城市居民的聚集地——社区。社区体育成为有效地促进社会公民身心健康的主要组织形式,是社会体育发展的主流。城市社区体育开展状况及其持续发展的潜力如何,将直接影响城市公民的身心健康及其文化氛围。社会体育的发展速度将令我们难以预料。
近年来,唐山市全民健身运动氛围呈浓厚之势。从总体看,唐山市社区居民对体育锻炼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与唐山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还有大幅度提高的空间,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深入,新型社区不断建立,而社区体育作为衡量社区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已成为社区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唐山新面貌的建设,新型社区建设的会更加合理,更加科学,也会配备更加合理、科学的体育健身场所、设施。因此,需要对当前唐山市社区体育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局限社区体育的发展因素,为唐山市社区体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为唐山市社区和谐发展增添力量。
本研究以唐山市社区体育现状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唐山市社区体育现状进行研究,找出局限社区体育的发展因素,为唐山市社区体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为唐山市社区和谐发展增添力量。
研究表明:
1.唐山市参与社区体育活动人员中女性多于男性且以退休的老年人为主要活动群体。健身群体学历层次偏低。
2.唐山市社区居民多以强身健体、健美形体为主要活动目的,多以活动方便、简易的体育活动为主,喜欢群体性体育活动,多选择在清晨和晚上在社区空地、公园活动,社区体育组织多以社区居民自发组织形成,年体育消费不高,居民可以接受适当的体育消费,希望得到完善的体育科学指导和社区管理。
3.唐山市社区体育管理者学历层次偏低,缺乏专职的专业性社区体育管理人才,社区规章制度不完善,缺乏体育经费和体育场馆设施。
|
|
|
|
1 |
韩云;南通市社区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年S1期 |
2 |
顾渊彦,何元春;体育教师与社区体育建设[J];体育学刊;2001年02期 |
3 |
杨忠,王世哲,康英萍;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1年S1期 |
4 |
杨津津!(100081);社区体育的一个角落[J];中国学校体育;2001年04期 |
5 |
楼兰萍,虞力宏;社区体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
6 |
胡健;重庆市社区体育发展政策研究[J];体育学刊;2004年03期 |
7 |
樊炳有;社区体育本土化发展论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7期 |
8 |
高军;嘉兴市社区体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嘉兴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
9 |
尹华丁,周应德;社区体育与人文关怀[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10 |
樊炳有;社区体育本土化发展论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年02期 |
11 |
骆积强,方熙嫦;台湾社区体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
12 |
王颖;我国社区体育现状述评[J];引进与咨询;2005年01期 |
13 |
李娟,牛静;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J];体育学刊;2005年03期 |
14 |
付明;人口老龄化与社区体育[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年08期 |
15 |
任海,王凯珍,王渡,林洁,陈国强;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概念、构成要素及组织特征──对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探讨之一[J];体育与科学;1998年02期 |
16 |
卢元镇,刘凤霞,李国军;休闲生活方式:社区体育的立足点——社区体育“以人为本”的讨论[J];体育文化导刊;2003年01期 |
17 |
林朝晖;城市社区体育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18 |
谭延敏;城市社区体育与学校协调发展的思考[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19 |
陈荔妮,吴尤敏;新时期社区体育的发展与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关系的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20 |
李金龙;郭翠萍;;促进我国社区体育进一步发展的理论分析[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