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遥感估算
【摘要】:植被作为自养型生物,处于整个生物链的最底端,为各种生物提供适宜的栖身场所和食物,更是通过碳循环连接了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作为地表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直接反映着植被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生产能力,而且还反映了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对大气中CO_2的固定能力。植被的净初级生产力被认为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碳平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判定生态系统碳汇总和调节生态过程的主要因子和主要指标。
本文采用CASA模型,利用2001年河北省的MODIS遥感数据和SPOT-VEGETATION NDVI数据、气象数据及其他相关资料,估算2001年河北省净初级生产力,对河北省NPP的空间变化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本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本文估算了河北省植被的净初级生产力,研究表明2001年河北省NPP的最大值为608gC/m~2·a,平均NPP值为334.305gC/m~2·a,NPP值分布在0~608gC/m~2·a之间,多数地区的NPP值分布在200~400gC/m~2·a之间。其中NPP值小于200gC/m~2·a的地区为近海、沿海湿地以及西北部的张家口地区;NPP值大于500gC/m~2·a的地区多在承德地区,唐山、秦皇岛少部分地区的NPP值也在500gC/m~2·a以上。NPP值在400~500gC/m~2·a之间的地区大多在承德、秦皇岛和唐山市内,只有极少部分分布在石家庄和保定的西部边缘山区,以及河北平原上。
(2)从植被类型来说,常绿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针叶林和一年一熟旱地这些植被所累积的NPP较多;其次是一年两熟旱地、稀疏灌丛、矮林和密闭灌丛;水体和近海、沿海湿地几乎不累计。在季节上,植被NPP积累的最甚时是在夏季,秋、春季次之,冬季最少。
(3)研究区内净初级生产力受温度、降水、植被指数、光能利用率等的共同影响。植被的周围环境中,水分热量增多,植被NPP积累增加,但是水热不足或过多却会造成植被NPP积累能力的减弱;在水热条件充足稳定的前提下,植被指数、光能利用率的变化与NPP的变化成正比。河北省光能利用率取值在0~69×10~(-4)gC/MJ之间,平均光能利用率为35.81×10~(-4)gC/MJ,河北省大部分地区的植被光能利用率均在30×10~(-4)~40×10~(-4)gC/MJ之间;水体及沿海地区几乎无法利用光能,均在10×10~(-4)gC/MJ以下;河北省的西北部山区的光能利用率较低,在10×10~(-4)~30×10~(-4)gC/MJ之间;承德、秦皇岛和唐山的大部分地区的植被光能利用率较高,多在40×10~(-4)~70×10~(-4)gC/MJ之间,尤其是承德东南地区与唐山和秦皇岛的临近部分,此处的植被光能利用率在60×10~(-4)~70×10~(-4)gC/MJ之间。
(4)本文用实际结果验证得出CASA模型显示净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特征的准确度还是比较高的。但是这样得到的NPP结果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比如数据参数的不确定性和模型的不确定性,数据参数的不确定性多因遥感数据的空间分辨率以及处理方法、遥感数据分类系统以及分类精度的不同、插值方法等所造成;模型的不确定性主要是因为模型自身的一些参数的选择、模型公式的形式等产生的。
|
|
|
|
1 |
何勇,董文杰,秦大河;6 kaBP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模拟[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5年02期 |
2 |
朱文泉;潘耀忠;刘鑫;王爱玲;;中国东北样带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英文)[J];林业研究(英文版);2006年02期 |
3 |
董文娟,齐晔,李惠民,周大杰;植被生产力的空间分布研究——以黄河小花间卢氏以上流域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3期 |
4 |
王彧;黄耀;张稳;于永强;王平;;中国农业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模拟(Ⅱ)——模型的验证与净初级生产力估算[J];自然资源学报;2006年06期 |
5 |
陈斌;王绍强;刘荣高;宋婷;;中国陆地生态系统NPP模拟及空间格局分析[J];资源科学;2007年06期 |
6 |
朱文泉,陈云浩,徐丹,李京;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计算模型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05年03期 |
7 |
朱文泉,潘耀忠,龙中华,陈云浩,李京,扈海波;基于GIS和RS的区域陆地植被NPP估算——以中国内蒙古为例[J];遥感学报;2005年03期 |
8 |
吴学栋,董俊,乔小林;陇中半干旱丘陵区沙打旺土壤水分动态特征及净初级生产力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1990年06期 |
9 |
刘某承;李文华;;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中国生态足迹均衡因子测算[J];自然资源学报;2009年09期 |
10 |
胡瀞予;陈建璋;魏浚纮;陈朝圳;;应用MODIS影像数据估测台湾陆域生态区之净初级生产力[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
11 |
国志兴;王宗明;张柏;刘殿伟;杨桄;宋开山;李方;;2000年~2006年东北地区植被NPP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资源科学;2008年08期 |
12 |
苗正红;王宗明;宋开山;任春颖;杜嘉;张素梅;;基于遥感技术的吉林省生态资产定量评估与动态监测[J];国土资源遥感;2011年02期 |
13 |
张宏;极端干旱气候下盐化草甸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对全球变化的响应[J];自然资源学报;2001年03期 |
14 |
王李娟;牛铮;旷达;;基于MODIS数据的2002~2006年中国陆地NPP分析[J];国土资源遥感;2010年04期 |
15 |
卢玲,李新,Frank Veroustraete;中国西部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时空格局[J];生态学报;2005年05期 |
16 |
梁妙玲;谢正辉;;我国气候对植被分布和净初级生产力影响的数值模拟[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6年05期 |
17 |
谷晓平;黄玫;季劲钧;吴战平;;近20年气候变化对西南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2007年02期 |
18 |
罗艳;王春林;;基于MODIS NDVI的广东省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估算[J];生态环境学报;2009年04期 |
19 |
韦莉;赵军;潘竟虎;李霞;;基于MODIS数据的黄土高原草地净初级生产力的估算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9年05期 |
20 |
卫亚星;王莉雯;;应用遥感技术模拟净初级生产力的尺度效应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