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自身因素对教育学课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教师群体素质或者教学工作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教师教育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高等师范院校肩负着培养未来中小学教师的重任,高师公共教育学课,作为准教师培养阶段的重要课程,在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形成和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育学课程是高师院校的核心课程,也是高师院校具有“师范性”的标志。但是长久以来,教育学课程存在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师范生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还严重的影响了教育学课的教学效果。因此,针对当前教育学课的现状,找出教育学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从而提高师范生的教育理论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在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诸因素中,学生的自身因素中,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目的、职业取向,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从师范生自身因素出发,在广泛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分析当前师范生的自身因素对教育学课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作用。在对问卷进行初步统计后,结合深入的访谈,再采用描述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来调查了解师范生自身因素和教育学课课堂教学效果的现状,弄清师范生自身各因素对课堂教学效果各因素的影响作用。
研究结果如下:
1.师范生自身各因素整体上是良好的,但还存在以下问题:没有合理的学习需求、学习态度不积极、学习行为有待转变、学习目标不明确、职业取向不明确。
2.教育学课课堂教学效果总体情况良好,但学生在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教学能力提高以及学习兴趣方面还存在明显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3.师范生自身因素各因子与教育学课课堂教学效果各因子相关显著。其中学习需求对学生教育理论知识的扩展、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及学习兴趣有显著的影响和预测作用;学习态度对学生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和学习兴趣有明显的影响和预测作用;学习行为对学生的教育理论知识的扩展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有明显的影响和预测作用;学习目的对学生教育理论知识的扩展、教学能力提高和学习兴趣都有明显的影响和预测作用;职业取向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显著的影响和预测作用。
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提出通过调动学生自身积极的因素,来提高教育学课课堂教学效果:
1.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丰富学生知识和提高学生教育教学能力。
2.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3.转变学生学习行为,扩展学生教育理论知识。
4.引导学生学习目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育教育教学能力。
5.明确学生职业取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