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思想政治教学活动在近几年来有着显著的改变,尤其是在全新的发展背景下,社会对于这门学科也有了全新的要求。这种全新的要求也赋予我国的思想政治教学新的使命。在新课改正在不断的推行中的背景下,对于思想政治教学而言,正处于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教学课堂更加活泼,教育手段逐步现代化,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因此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尽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给教师的教育方式、学生的学习空间带来新迹象,但也给教师带来挑战与新要求,要求教师具备新的教学观和课程观,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与心态面对学生,更加灵活运用教材,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教育能力以适应实践教学的需要。
如何在这个改变的关键节点上顺势而为使之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现状则成为了思想政治教学研究的重点。教学的生活化是对这门课堂最重要的全新要求,然而在这种全新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我们碰到了许多现实性的问题有待去解决,这样才能够不断地推动学科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自此,思想政治的生活化教学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但是对于思想政治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不够关注。正是基于此出发点本文展开了探究。笔者在本文中有关生活的界定也同样是把这个理论作为基础。在本文中,笔者坚持的观点是:日常生活与其他非日常生活两者共同组成了一个统一的生活世界。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界定是能否有家的安全感,后者是没有办法提供家的安全感的。比如说学校就是一种非日常生活,学校包含着竞争与创造,营造的是一种竞争性、合作性的生活环境。想要更好的生活,必须要做到的一点是把这两者恰当地融合在一起,使生活不会太过安逸、枯燥或是太过紧张、刺激。生活为教育提供素材,因此教育更应归回归生活的根本,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生活。
本文将采用的写作思路是传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传统思路。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运用“抽象——具体——抽象”的思维逻辑展开写作。其中,抽象即为本文的理论基础,这也是全文分析的基石,而在抽象具体化方面,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引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将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这个一般性问题具体化,基于笔者的教学经验,然后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对此问卷进行综合的处理分析,结合本文研究理论获得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升华,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并将其应用于具体的个体案例进行预期效应的分析。研究首先对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了梳理,通过对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现有的理论知识的整理,为全文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接下来,回归于现实的活动中,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和模拟试验法的手段来将定性问题转变为定量问题的描述,通过这两种方法来找出现存的主要问题。
为了对问题有着更为深入地分析,笔者基于教师层面、外部条件层面和学生层面来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处理,并且根据不同问题对于现实的影响度进行分类的分析,找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为我国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提供一个理论指导的框架。当然本文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研究理论支撑有待提高,研究内容与对策尚有待改进,笔者希望本文能够为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理论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尽一点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