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信息技术的“四环节”德育模式实践探究

李洁辉  
【摘要】:本文研究的大背景是国家的高中新课程改革。2009年河北省开始实施课改,石家庄外国语学校的“四环节”教学模式便是适应课改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摸索出来的一种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即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主要包括项目设置、项目完成、项目展示、评价激励“四环节”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以“教师永远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为基本理念,以“金字塔”学习理论为基础,核心是转变教育方式,目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涵盖了学校的课堂教学、德育教育、家庭教育、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 长期以来,中学教育普遍存在忽视德育和德育教育方式主要以灌输为主、德育效果差的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研究、课堂实例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基于信息技术的“四环节”德育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以探讨这一模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方面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环境意识,使学生能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技能和方法,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着力改变传统德育模式中老师一味说教,唯我独尊,不顾学生感受,一厢情愿地施教的枯燥氛围,培养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通过这一新的德育模式以提高德育效果,增强德育教育实效性。希望我们在实践中所做的这些探索,能够对新课改条件下的德育教育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黄艳;高校德育模式探讨[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班华,薛晓阳;新时期我国德育模式研究的理论特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1期
3 孙林;杨军;丛新胜;;关于中西方高校德育模式的比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夏俊丽;胡晓莺;;从传统高校德育模式走向网络时代高校德育模式[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景光仪;;浅析我国德育模式新特征[J];教育科学论坛;2006年12期
6 周斌;;浅论美国爱国主义德育模式及启示[J];消费导刊;2008年06期
7 张祖华;;对话共鸣德育模式的时代意蕴[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李军民;;高职院校建立行动德育模式的必要性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2年12期
9 黄晓萍;;中小学德育模式探析[J];现代教育论丛;2012年Z1期
10 杨志平;建构21世纪的高校德育模式[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11 罗亚明;;传统德育模式的误区[J];中共沈阳市委党校学报;1999年06期
12 马鼎鑫;;浅谈如何创新德育模式提高学生素质[J];神州;2013年12期
13 刘自宏;关于构建学校实效性德育模式的探索[J];宁夏教育;2004年12期
14 何奇伟;如何建立开放的德育模式[J];湖南教育;2001年18期
15 申阳琼;构建以生活为立足点的德育模式[J];湖南教育;2002年14期
16 崔全贵;构建德育模式 培养“四有”新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03期
17 夏江敬,赵迎红;构建21世纪高校德育模式的思考[J];江汉论坛;2001年01期
18 湖北教育学院教育管理系湖北省南漳县实验小学课题组 ,屠大华;小学“角色德育模式”(低学段)实验报告[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19 程显峰,李秀霞;“主人教育”——富有个性的学校德育模式[J];教学与管理;2001年08期
20 胡国良,刘次林;“班组串换”德育模式的理论建构[J];教育探索;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旭昌;;拓展网络时代的德育模式[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2 姬振海;曹新;;家校良性互动抓德育模式初探[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3 周衍潮;黄菊花;;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德育模式[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4 刘锦华;孔水;;巧点心灵火花——“‘三二三’德育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调研报告[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5 陆继兴;刘德凤;;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德育模式构建的研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6 冯天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元互动的德育模式[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7 苏阗元;;创新德育模式 引领学生成长[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8 桑正杨;;3G手机时代的高校民主德育模式和方法研究[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教育——德育论丛(第二辑)[C];2012年
9 郑利荣;;“体谅德育模式”在中职教育中的运用[A];中国职教学会德育教育工作委员会德育教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屈仕统;;一体化德育模式评价体系构建初探[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毅;学校德育模式改进与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尹亚美;高校德育模式的科学化与人性化整合研究[D];燕山大学;2008年
3 何欢;互动德育模式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施静龙;“崇德尚能”高职德育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樱;高校人本化德育模式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6 乐娟;构建我国民办高校德育模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赵玉平;强化高校体验性德育模式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朱友梅;管理学视野下的当代高校实践德育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沈革武;系统工程与高校工程德育模式构建的若干思考[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10 戴叶林;中国高校德育模式:传统与现代[D];苏州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朝庄;科学构建德育模式 推进学校德育特色发展[N];鹤壁日报;2012年
2 记者 刘联;市一职校德育模式亮相全省[N];珠海特区报;2009年
3 艾如燕 刘燕;探索社区德育模式 构建和谐文明校园[N];中国教师报;2006年
4 毛起生 邓飞龙;展坪中学推行“四常一重”德育模式[N];抚州日报;2007年
5 詹自飞 特约通讯员 李飞;创新德育模式打造铁甲英才[N];解放军报;2009年
6 华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学院副教授 左伟清;建构与市场体制相适应的德育模式[N];南方日报;2011年
7 记者 涂洪长;鼓励“两耳多闻窗外事” 福州三中创新德育模式[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8 兴化市周庄初级中学 黄加寿;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9 ;创新职校德育模式 培养现代职业人才[N];玉溪日报;2014年
10 高博;实施序列化的好习惯教育 建构系统化的德育模式[N];中国教师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