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2001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其中明确指出: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一直到高中阶段开设综合实践活动,并将其作为必修课程。该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四个方面。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来的一个全新的课程领域,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发的课程领域。目前,综合实践活动已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但是实施的效果如何,实施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应如何解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课题运用文献法,查阅与本研究密切相关的专著和学术论文,全面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及相关研究成果;利用在我校开展“函授”的机会,运用问卷和访谈法对河北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主要从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了解程度、师资状况、教师培训情况、学校课程设置、实施过程(问题提出、主题确立、方案设计、组织实施、总结评价)、教育行政部门的态度以及与家长和社会的联系等方面着手。通过数据的搜集和统计分析,明确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制约其有效实施的因素;进而探寻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实施的改进策略,为我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本论文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研究的目的、思路与方法以及研究的创新点等内容。第二部分是综合实践活动概述。主要论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我国大陆地区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历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试行)》的一些有关规定和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第三部分是河北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现状调查与结果分析。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调查了一线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了解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制定情况、主题确立与资源开发情况、课程设置情况、评价情况和管理情况。第四部分是河北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通过调查及数据分析,得出河北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不足、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情况、目标达成情况不理想、主题确立及课程资源开发形式化严重、评价不全面、管理不系统。第五部分是河北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策略。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认识;加强教师指导,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开发各种课程资源,确保课程顺利开展;精心规划课程设置,加强监督;建立评价体系,完善评价机制;完善课程管理,构建良好的校内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