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防卫的限度问题研究
【摘要】:正当防卫制度是我国刑法中一项极其重要的法律制度,是公民遭遇正在发生的不法侵害,国家公权力不能及时保障情况下,出于保护国家、公共利益和他人、自身合法权益的目的而使用的一项私力救济性质的法律武器,在应对违法犯罪行为、鼓励公民同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作斗争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准确认定正当防卫的关键和核心就在于对防卫限度地把握,决定了防卫行为是合法应受保护还是违法应受惩罚。对于涉及防卫的案件,以往司法实践中大多将正当防卫行为认定为防卫过当,能够直接认定为正当防卫的案件少之又少。近几年来,正当防卫问题引发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起因虽是孤立个案,但是却反映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的诉求。对于防卫限度的认定,我国目前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仍存在较多争议,导致正当防卫类的案件评判不一,引起舆论纷争。因此,有必要研究正当防卫限度问题,确立一个明确的可操作的评判标准,使公民在实施正当防卫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法律的温度和力量。本文研究旨在促进刑法学界和实务界进一步厘清正当防卫制度,引导公民在法律允许的限度内正确行使防卫权,使该制度具有的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稳定社会秩序的功能得到更加充分有效的发挥。对此,明确正当防卫的限度标准,完善立法不足,化解司法实务中适用的难点,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是本文应有之义。关于正当防卫限度问题研究,本文通过对正当防卫限度的几种学说以及相关经典案例分析,对正当防卫的防卫限度问题进行全面解读。具体而言,本文共分为以下几部分进行论述。引言部分,首先介绍了本文的写作背景和研究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其次归纳了当前正当防卫限度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最后简要介绍了本文的写作方法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以及论文的创新和不足。第一部分,防卫限度的概念及意义。对正当防卫限度的相关概念以及防卫限度的立法意义和法理意义进行阐述,为本文对防卫限度的研究奠定基础。第二部分,防卫限度几种主要观点评析。本部分着重分析我国刑法理论界对防卫限度的几种学说观点。主要对基本相适应说、客观需要说、折衷说、优越利益保护说,以及本文支持的社会相当性说这五种观点进行归纳,并围绕上述观点在理论上的优缺点、当前研究现状以及司法实践中存在问题进行归纳解读、评析。第三部分,防卫限度观点背后的动因考察。本部分通过对文章第二部分五种观点的评析,努力探寻每种防卫限度观点背后的原因,从宏观因素刑法制度是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个体因素人民群众对安全的需求以及国家因素倡导社会民众积极行使正当防卫权这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第四部分,社会相当性说的坚持及要素认定。本部分从坚持社会相当性观点的立场出发,对社会相当性认定应包含的要素进行考察,认为运用社会相当性考察防卫限度应当以法律判断为基础、酌量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公众法感情的影响、参照一般人的认识水平这三个要素对正当防卫的限度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具体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