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孔孟理想人格思想研究

高晓霞  
【摘要】:理想人格是对一定历史阶段道德规范的体现,是民族文化价值的体现,是人生理想的重要表现。孔孟理想人格是孔子与孟子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先秦儒家重要的思想理念。孔孟理想人格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程,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塑造了无数的文人志士,铸就了无数的人才。历史是不断发展的,社会也在不断的进步,同样,我们对孔孟理想人格思想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发展。我们要对孔孟理想人格思想进行客观的、理性的、辩证的分析,摒弃其思想中过时的、主观的、消极的内容,保留其思想中积极的、合理的内容,立足于具体地实践,不断地与时俱进,在当代社会实现对孔孟理想人格思想的发展、继承与创新。在当代社会中,我们研究孔孟理想人格思想是对孔孟理想人格思想的相关内容系统的整合,充分地弘扬了儒家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我国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推动中国哲学的繁荣发展,有利于加强我国文化强国的建设。本文主要从四个部分对孔孟理想人格思想进行阐释:第一部分论述了孔子与孟子理想人格思想形成的背景,两者的理想人格思想形成的背景都是在政治、经济和思想背景中展开论述的。孔子生活在“礼乐崩坏”的春秋时代,周王室统治开始衰微,天下大乱,战争连绵不断,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困苦。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当时出现了铁犁牛耕技术。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促进了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学术思潮,孔子在当时思想变革的影响下,提出了理想人格思想。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期,各诸侯国都实行变法改革,富国强兵,称霸战争激烈,政治局面混乱,人民生计难以维持。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和小农经济的形成,促进了农民生产劳作的积极性。孟子在孔子理想人格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理想人格思想。孔孟理想人格思想是儒家理想人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儒家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部分详细地论述了孔子和孟子理想人格的层次。孔子的理想人格层次分为两个层次——圣人人格和君子人格。圣人人格是孔子追求的最高的理想人格,是孔子理想人格思想的最高境界。孔子对圣人人格的要求较高,只有尧舜禹等古代的贤明帝王可以达到,对普通人而言并非易事。基于圣人人格很少有人达到,孔子提出了君子人格。君子人格的层次比圣人人格低一级,要求也较圣人人格低一些,但君子人格的要求还是较高的。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理想人格思想,孟子将理想人格划分为三个层次:圣人人格、君子人格、大丈夫人格。孟子的圣人人格的范围比孔子圣人人格的范围扩大了,圣人的数量增多了,标准也比孔子低。孟子的君子人格主要注重自身的内在修养。孟子首先提出了大丈夫人格,这是孟子对孔子理想人格的创新。大丈夫人格具有高尚的情操和坚贞不屈的精神。孟子以实际行动为大丈夫人格做出表率。第三部分阐明了孔孟理想人格的修养方法及其修养方法的比较。孔子理想人格的修养方法有三个,即立志、自我反省、躬身践行。孟子理想人格的修养方法是存心养性、反求诸己、善养“浩然之气”。孔子和孟子在理想人格的修养方法上既有相同点,又具有不同的地方。两者的相同点是都注重反省自己。两者的不同点是孔子注重立志,而孟子更加强调自身的内在修养。第四部分论述了孔孟理想人格思想的评价及当代价值。本文对孔孟理想人格的评价体现在两个方面——理论贡献与理论局限。孔孟理想人格思想的理论贡献表现在丰富了儒家人生理想的内容,塑造了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其特有的精神价值对后世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孔孟理想人格思想的理论局限是孔孟理想人格的思想具有时代局限性,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社会现实性,有待后人加以补充完善。孔孟理想人格思想对历史发展影响深远,感染了无数的文人志士。孔孟理想人格思想的当代价值体现在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上,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贺宇新;;《孟子》中对于孔子论述的发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2 刘美森;孔孟的“君子人格”及其现实意义[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杨晓君;;解读孔子对理想人格的培育[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年08期
4 王佳馨;;孔孟理想人格及其承变[J];现代商贸工业;2014年06期
5 李凤鸣;;从《论语》和《孟子》看孔孟理想人格的承变[J];鸡西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6 戴桂斌;论孔子的理想人格及其修养[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7 杨晓君;;孔子理想人格思想对现代的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28期
8 宋冬梅;;孔子孟子的君子观与新时代的廉君子修养[J];济宁学院学报;2018年06期
9 吴德义;孔子的仁与孟子的仁政[J];历史教学;2001年08期
10 余进江;;矛盾、妥协与进取——孔子尊圣与孟子的道统建构[J];现代哲学;2017年02期
11 张丽萍;;《孟子》一书中的孔子形象[J];文学教育(中);2014年07期
12 衷尔钜;;《孟子》中孔子言论辑疏[J];东方论坛;2013年06期
13 王凌皓;吴希;刘静茹;;孔子的理想人格理论对和谐社会人格建构的意义[J];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5期
14 ;尊称[J];家教世界;2010年11期
15 韩德民;;“仁”的内在张力与从孔子到孟子的话语转型[J];北方论丛;2020年03期
16 王小红;高庆峰;;《论语》、《孟子》中的孔子形象[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9年04期
17 陈洪澜;;孔子对君子人格理论的建构及其影响[J];史学月刊;2008年12期
18 辛田;;孔孟差异及其原因浅析[J];殷都学刊;2005年04期
19 石磊;;孟子对孔子的理想人格学说之继承与发展[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20 蒋晓彤;牟维珍;;孔子与孟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对为师者的启示[J];教书育人;2013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兴祥;;孔子和孟子的历史进化思想[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杨慰;;论孔、孟的财富思想及其分歧[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韩子平;;继承“见义勇为”与“舍生取义”精神[A];孔学研究(第十九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陈勇鸿;;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浅谈孔子的君子观[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5 周山;;和谐社会的人性基础——从孔子的“为仁”到孟子的“性善”[A];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6 邹顺康;;孔子、孟子道德修养思想之比较[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7 周宵;姚本先;桑青松;;论孔子“君子”人格的结构及其特征[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陈焕章;;孔教论 尚贤堂之演说稿[A];《国学论衡》第二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9 顾士敏;;孔子的真身是什么?[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10 赵骏河;;孔、孟的仁和程、朱的仁说[A];国际儒学研究(第五辑)[C];199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永祥;理性的足迹:从孔子到孟子的学术思想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宗超;先秦儒家知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3 吕洋;先秦时期文学教育探源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汉苗;儒家恕道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5 吴霁霁;“孔子文化走向世界”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6 高连福;孔子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及其会通[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冯晨;我欲仁,斯仁至矣—对孔子仁的解读[D];复旦大学;2012年
8 屈博;《孟子》教本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9 苟东锋;孔子正名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10 季红琴;基于读者接受的《孟子》英译与传播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晓霞;孔孟理想人格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0年
2 刘友芳;孔孟理想人格思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熊燕华;孔子君子观探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毕建志;先秦儒家君子德性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鲍彩莲;试论孔子的理想人格—君子[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6 马冬婕;孟子君子人格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2年
7 袁媛;论孔子君子人格与当代官德培养[D];山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姜碧纯;孟子的“大丈夫”思想及其核心概念[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9 费延伟;孔子的理想人格及其现代价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郭树伟;试论孟子的养浩然之气[D];郑州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荆培运;孔孟之别[N];中华读书报;2015年
2 主讲人 牟钟鉴;从孔子到孟子[N];光明日报;2013年
3 上海电视大学教授,CCTV《百家讲坛》主讲,先秦诸子研究专家 鲍鹏山;孔孟的革命之道[N];深圳商报;2011年
4 ;孔子儒学与重铸君子人格[N];天津日报;2019年
5 鲍鹏山;孔孟的差别(2)[N];光明日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单三娅;鲍鹏山谈先贤的与人相处之道[N];光明日报;2012年
7 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 杨朝明;言不宿诺,不倡游言[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9年
8 李翔德;“学以成仁”[N];太原日报;2018年
9 ;正大光明的中华大丈夫[N];常州日报;2010年
10 林桂榛;孔子的好学精神[N];光明日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