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家”称谓的研究
【摘要】:称谓能够敏感的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往往又促使称谓相应的发生很多改变。两汉时期是我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初创时期,在这个全新的时代背景下,去研究两汉时期的称谓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从考古资料、史籍文献等多种途径入手,广泛收集史料、细心爬梳整理,对“家"称谓的起源、演变、及其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底蕴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进一步真实、准确地了解和认识两汉时期的政治特色、时代特征。
在第一章中,论述了“家”的起源及在先秦时期内涵的演变。“家”这一称谓在先秦时期经历了由非等级称谓向等级称谓逐渐转化的历史过程,由人们普遍使用的祭祀祖先的场所变为了卿大夫之家的专有称谓。宗法制的社会结构是造成这一现象的社会根源。
第二章中,论述了两汉时期的“家”。“家”是贵族之家的专有称谓,但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家”仅仅成为了一种政治地位的象征;“国家”一词指“帝室”,是拥有“公”权的皇帝的“家”,由于“帝室”在名义上唯一的把握着公权,所以有时“国家”就具有了朝廷和一般意义上的国家之意;“汉家”都意味着超越皇帝之家与贵族之家的汉代的全部政治统治机构,是名义上的“天下一家”;汉代文献中的“大家”、“中家”、“小家”是汉代家庭在经济实力上的三个等级,是从经济角度定义的称谓,这里的“家”就具有了经济共同体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