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曲霉糖化酶基因在荧光假单胞菌中的表达
【摘要】:葡萄糖淀粉酶简称糖化酶,可水解淀粉、糊精、糖原等物质,产物为葡萄糖。在工业发酵生产酒精、淀粉糖、有机酸、氨基酸等过程中,淀粉液化后的糖化酶糖化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工序。因此许多生产糖化酶的企业都在努力增加糖化酶的生产量,提高经济效益。丝状真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分泌的糖化酶热稳定性和耐酸性都很高,是我国糖化酶工业生产的主要菌种。为了进一步了解糖化酶分泌的机理,近年来运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基因工程手段对糖化酶生物合成途径、编码基因及基因调控方面的研究成为热点。
D-异抗坏血酸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有着广阔的市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Tluorescens)可应用于工业发酵生产2-酮基-D-葡萄糖酸,在此过程中,先利用糖化酶将淀粉糖化为葡萄糖,葡萄糖经荧光假单胞菌发酵生产出2-酮基-D-葡萄糖酸,2-酮基-D-葡萄糖酸经进一步加工生产出D-异抗坏血酸。目前我国生产的2-酮基-D-葡萄糖酸占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孙文敬等,2004)。
本研究目的是得到一种导入糖化酶基因的荧光假单胞菌工程菌,希望这种荧光假单胞菌分泌糖化酶,并直接以淀粉代替葡萄糖作为底物发酵生产2-酮基-D-葡萄糖酸。达到省略工业生产2-酮基-D-葡萄糖酸过程中糖化酶糖化工序,缩短发酵时间,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本研究将黑曲霉糖化酶基因cDNA按正确的读码框架克隆到广宿主表达载体pBBR1MCS-2、pUCP19-K中得到重组质粒pBBR1MCS-2GA、pUCP19-KGA,分别转化2-酮基-D-葡萄糖酸高产菌株荧光假单胞菌AR4,得到重组荧光假单胞菌ARW4、ARH4。希望工程菌ARW4、ARH4可分泌糖化酶,经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发现导入糖化酶基因的荧光假单胞菌ARW4的总蛋白与未导入基因的荧光假单胞菌AR4总蛋白相比,在分子量约为70.5kD处多了一条蛋白条带。此条带与糖化酶的蛋白分子量相一致,估计可能是所要表达的糖化酶蛋白带,为确定此蛋白带,用黑曲霉糖化酶免疫白兔,制备了黑曲霉糖化酶多克隆抗血清,Westernblot结果显示正常兔血清没有印迹上蛋白带,相比糖化酶多克隆抗血清在70.5kD处印迹出1条蛋白带,证明这条蛋白带就是表达出的糖化酶。但经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表达出的糖化酶主要以不溶性包涵体形式存在,改变和优化诱导条件未能使目的蛋白得到可溶性表达,生物测定显示重组菌未能分泌有活性的
|
|
|
|
1 |
王辉;胡玉红;孙文敬;王子微;刘敬泽;;黑曲霉糖化酶基因在荧光假单胞菌中的表达[J];食品科学;2006年11期 |
2 |
唐国敏;徐雁漪;龚辉;钟丽婵;杨开宇;;黑曲霉糖化酶高产株糖化酶cDNA的合成、克隆和序列分析[J];生物工程学报;1993年02期 |
3 |
钟丽婵,唐国敏,杨开宇;黑曲霉糖化酶高产菌株的糖化酶结构基因的分离及其序列分析[J];微生物学报;1994年03期 |
4 |
范晓春,仇润祥,刘丽,唐国敏;黑曲霉诱变株Aspergillus niger T21糖化酶产量提高的分子基础[J];中国科学C辑;2001年03期 |
5 |
姚婷婷;王衍敏;顾建龙;王正祥;;携多拷贝glaA的重组黑曲霉过量合成糖化酶的研究[J];生物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
6 |
郭兆杰,陈惠萍,罗红良,郭杰炎;甲醛低温消毒对黑曲霉柠檬酸发酵影响的初步研究[J];工业微生物;1996年03期 |
7 |
刘海森,周剑平,路等学,吕兰福,金祺新,娄玉顺;黑曲霉果胶酶辐射杀菌研究[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1991年01期 |
8 |
王沁;黑曲霉和假丝酵母属间原生质体融合的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2期 |
9 |
郝勃,阎淳泰,陈华癸;2株黑曲霉原生质体的形成和再生过程观察[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
10 |
乔殿华,钟丽婵,唐国敏,杨开宇;黑曲霉3.795glaA基因及其5'调控区的克隆和序列分析[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1998年03期 |
11 |
贺淹才,许庆清,许嫣红,庄永进;从黑曲霉提取甲壳素和壳聚糖[J];生物技术;2000年02期 |
12 |
刘建忠,翁丽萍,张黔玲,计亮年;黑曲霉过氧化氢酶发酵过程的数学模型[J];工业微生物;2002年03期 |
13 |
皮雄娥;费笛波;王龙英;冯观泉;袁超;;黑曲霉AS6034酸性β-甘露聚糖酶的性质研究[J];饲料研究;2006年02期 |
14 |
肖长清;戚天胜;赵海;;生淀粉糖化酶产生菌Aspergillus niger(6#)的分离筛选及其产酶条件[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6年01期 |
15 |
王志新;于宏伟;韩军;李宁;林杨;贾英民;;黑曲霉A9葡萄糖氧化酶的酶学性质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
16 |
赖奇;李敏杰;刁毅;李玉峰;;膨胀石墨颗粒对黑曲霉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
17 |
赵书申;柳卫莉;;盾叶薯蓣的黑曲霉发酵和薯蓣皂苷配基的结构[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1988年02期 |
18 |
黎明兰,相宏宇;黑曲霉产果胶酶菌种的选育[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1991年01期 |
19 |
钟丽婵,乔殿华,唐国敏,杨开宇;黑曲霉糖化酶高产和低产菌株糖化酶基因调控区的克隆及其分析比较[J];微生物学报;1996年03期 |
20 |
余晓斌,李晓华,丁建琴;黑曲霉产纤维素酶的研究[J];生物技术;1997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