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近20年来,语文教育在教学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方面都进行了大幅度改革尝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综观全面,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突出表现在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应试化及课堂教学形式化倾向;对文章主题理解的单一化和多解化;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差,阅读量很少,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指导阅读教学的理念存在一些偏差,于是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知识的获取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而文本阅读的目的是靠理解获取信息,理解的过程,也就是学习者借助文本和自己的认知结构来建构当前意义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以情境、对话、协作,意义建构为核心的建构性学习模式,为语文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具体的思路。这是一种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能帮助我们实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论。当然,我们也应看到当前建构主义理论还不是很完善,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更需要进一步探索,要一分为二地去看它,了解它,将它和我们过去的有益的经验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