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现代汉语词典》动宾式动词释义元语言的句法语义规则研究

张丽娟  
【摘要】: 本文拟以《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一类词——动词的释义元语言进行研究,以考查动词释义元语言的句法语义结构类型的分布,提出动词释义元语言的句法语义规则,以期为辞书的释义,进而为辞典编纂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已有研究所作的释义模式分析仅仅是基于释义语言的形式特征的,释义语言的特征和被释词的特征之间的关联被忽视,同时也忽视了固定的释义模式内部释义特征方面的再分类。本研究立足于科学性、系统性原则,运用人工和机器结合、实例验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动词的释义模式进行全方位、封闭式研究,建构出动词释义元语言的句法语义规则。 通过分析,我们得出: 1.《现汉》动词释义的优选模式是采用与被释词象似结构类型的释义语言,非优选释义模式为不象似的释义语言。 2.动宾式动词释义语言的优选模式是语义解释或语义解释的核心为动宾结构的释义语言,语词对释首选动宾型语词,“短语结构”释义首选“动宾结构”短语,“语句式”释义首选“核心为动宾结构,带有限定部分和附加信息”的语句式。非优选模式为语义解释或语义解释的核心为其他结构的释义语言。 释义指示语的优选释义模式为首选的“指”类指示语和次选的“比喻”,两类都首选位置在释义语言首句开头的用法。“指”类指示语首选“指”,次选“泛指”。 3.释义元语言研究的根本意义在于提高词典释义的有效性。作为一种解释词语特征的言语行为,动宾型动词的释义元语言应该遵循一系列构成性规则。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动宾型动词的释义元语言的初步探讨,我们得出动宾型动词释义元语言是遵循以下原则的: 第一,系统性原则。系统性也就是象似性,象似的程度越高,释义语言越能更为清晰地揭示被释词词义的构造方式和构造过程。经过统计,7656条动宾型动词的释义语言中,象似的有5005条,约占动宾型动词总数的65.37%,不象似的有2651条,约占动宾型动词总数的34.63%。 第二,平行性原则。被释词和释词的词性一致,经过统计,7656条动宾型动词的释义中,只有0.26%为名词性释义,动词性释义所占比例约为99.74%;被释词和释词的语义结构一致,释义语言重在揭示被释词的语义结构。《现汉》中同为动宾结构的动词,由于宾语语素所充当的语义角色不同,释义语言的句法结构就可能会有所不同,通过分析,我们发现释义语言除了动宾结构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结构。 第三,经济性原则。释义语言应该清晰、准确、简短,这样可以使学习过程更为便捷。在7656条动宾型动词的释义语言中,语词对释有1259条,“短语结构”释义有4594条,这两种方式都比较简短、经济,共有5853条,约占动宾型动词释义语言总数的76.45%。而带有限定部分和附加信息的语句式仅有1803条,约占动宾型动词释义语言总数的23.55%。 第四,便于释义的原则。任何一个规则都不是绝对的,如果按照一般规则不方便解释被释词,那么就需要采用便于释义的模式。 第五,篇章规则。语义解释和附加信息为两个独立的部分。语义解释一般应位于首句,而附加知识则在其后。经统计,在1803条“语句式”释义语言中,共有1224条带有附加信息。语义解释和附加信息各自独立的有1164条,约占附加信息总数的95.10%;语义解释在先,附加信息在后的情况有894条,约占附加信息总数的73.04%。语义解释部分应该有一定比较实在的语义内容。 4.《现汉》(第5版)动词释义有待改进的问题是: 第一,释义指示语在一些复杂的情况下,还应该加强使用,“旧指”、“旧时指”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统一。 第二,用联合结构释义时,表现形式应该有所统一,应该用两个词连写的形式来表现联合结构。 第三,同义词对释的还需要进一步修正,应该先出现的词独立解释,然后用先出现的词解释后出现的词。 第四,个别释义语言应该适当地利用标点符号以使其更为清晰。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姬志闯;;“绿蓝”:何种语义?——基于“新归纳之谜”的提出语境和旨趣[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2 霍书全;;现当代多值逻辑的主要技术成果和语义哲学基础[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年05期
3 陶文娟;;试析“小心别P”冗余否定格式[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4期
4 王洪杰;姜喆;;动名兼类词与形容词构成的短语类型探析——以“解释清楚”为例[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5 回江月;;“跑北京”等“跑+NP”中“NP”的题元分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6 布兰顿;朱进东;;黑格尔与分析哲学[J];江海学刊;2011年03期
7 高顺全;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的语义解释[J];汉语学习;2005年01期
8 于宇;唐晓嘉;;蒙太格PTQ系统的内涵逻辑[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李慧;;解析语气副词“毕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10 卢莹,王金鑫;试析辞书释义中的总称、统称、合称[J];辞书研究;2003年03期
11 武建宇;宋文辉;;辞书元语言的建构原则[J];辞书研究;2009年04期
12 姜雯洁;;《现代汉语词典》连词释义元语言规律探索[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年14期
13 李冬英;;论《尔雅》普通语词释条的划分[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4 李冬英;;论《尔雅》普通语词的解说层次[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5 崔山佳;动宾式动词“放手”等带宾语举例[J];汉语学习;1994年06期
16 罗昕如;“动宾式动词+宾语”规律探究[J];语文建设;1998年05期
17 刘玉杰;动宾式动词与所带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J];汉语学习;1993年04期
18 高更生;“动宾式动词+宾语”的搭配规律[J];语文建设;1998年06期
19 朱莉莉!97级研究生班;“动宾式动词+宾语”形式的修辞功能[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0 周红;动宾式动词配价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汝占;靳光瑾;;“是”的内涵逻辑语义解释[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陈玉泉;陈宣;陆汝占;;内涵时态逻辑的语义解释系统[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熊明;;哥德尔-根岑翻译和本体论映射[A];1998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8年
4 王世凯;;动宾式时量动词“为期”的生成[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5 潘新玲;;我的地盘——表总括的“都”的语义分析及其左邻右舍的限制[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6 杨志敏;;美国法院对专利权利要求的语义解释[A];专利法研究(2009)[C];2010年
7 李小五;;对策语义与无穷深逻辑[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8 周北海;;推理、推理模型和推理语义[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9 李小五;;沈有鼎论直观与逻辑[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10 张卫国;梁社会;;定语类型和槽关系类型的对应及其对名词语义分析的作用[A];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京雷;汉语动词名物化复合结构的语义解释[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王广成;汉语无定名词短语的语义特征:指称和量化[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3 李冬英;《尔雅》普通语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荣立武;内涵逻辑的哲学基础[D];中山大学;2006年
5 吴先文;东汉单字为训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6 王欣;类型逻辑语法与现代汉语“是”和“的”[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7 高芸;从SDRT的视角探析汉语话语结构的修辞格式[D];西南大学;2011年
8 刘丽萍;汉语截省句[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9 白丽芳;英汉元语言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周星;关于现代日语名词若干问题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娟;《现代汉语词典》动宾式动词释义元语言的句法语义规则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桐芝;俄汉动词释义元语言对比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冯文博;《现代汉语词典》联合型形容词释义元语言的句法语义规则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赵宁;《现代汉语词典》名词、动词、形容词多释义并置现象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彭展;S6 系统的语义解释[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熊燕;同义释词中核心词的提取[D];厦门大学;2007年
7 陈陆成;论刑法文本的语义解释[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斯凌;基于语义解释的工作流引擎的研究与设计[D];暨南大学;2006年
9 峰英;《蒙古语辞典》形容词释义元语言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10 齐芳;韦昭《国语解》直训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清华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 程 啸;刑法解释方法及位阶关系[N];人民法院报;2005年
2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曲新久;刑法严格解释的路径[N];人民法院报;2005年
3 廖万里;如何认定强奸案中的轮奸情节[N];人民法院报;2005年
4 张志坤;也说“教育”与“教养”[N];学习时报;2007年
5 曾遗荣;开放春潮滚滚来[N];湖北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洪崇恩;循环经济法具有鲜明中国特色[N];文汇报;2007年
7 ;CYC面面观[N];计算机世界;2002年
8 ;开天辟地第一回[N];计算机世界;2002年
9 牛文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经济模式[N];人民日报;2005年
10 ;论“妥协”[N];北京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