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理论在外国语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摘要】:
英语写作是四项基本语言技能之一,也是最难的一项,写作水平的高低是各种技能的综合反映,当前,我国高中英语的写作状况却是不容乐观的,教、学双方都感到困难,从大纲要求到高考命题,从评分标准到教参的编写等都成为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又与当前深受结果教学法影响的教学状况有密切关系,教师、教材和教法都制约着学生的创造主动性和求知乐趣。虽然有大量的国内外教学研究,却没有针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或者因为不适合我国国情而未能取得良好效果的。写作是用语言表达思想的一种书面交际形式,它涉及到听、说、读其他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写作的能力提高,势必能促使学生的听、说、读能力的全面发展。写与听、说、读之间有着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英语写作的四种基本类型,也可以看出我国外语的急剧发展——写作教学已成为一种交际手段。
任务型教学强调“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其核心就是“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03:25)明确指出: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反对“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
威利施(Willis,1996)任务型教学模式是前任务(Pre-task)、任务轮(Task cycle)和语言焦点(Language focus)三个阶段,按照这个模式进行教学,应该把课堂教学分为三个步骤:前任务阶段教师向学生介绍话题和任务,并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任务轮阶段让学生为完成任务而尽其所能地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语言焦点阶段学生进一步学习、巩固和掌握前阶段所运用的语言的某些特征。任务型教学模式具有明确的目的,学生从一开始就非常明确任务是什么,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新的语言,更深层地参与语言学习的过程。威利施实施教学中比前任务、任务轮、语言焦点三个步骤多一步,这四步骤是任务呈现(Task presenting)、语言呈现(Language presenting)、任务完成(Task completing)、语言巩固(Language consolidating)。
笔者应用了威利施任务型教学模式,在此模式的基础上,改进了任务型教学步骤并运用在河北保定外国语学校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从任务呈现、任务准备(知识与技能教学)、任务完成三个步骤来完成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任务呈现阶段让学生从课堂教学一开始就明确知道自己要完成的任务。任务准备阶段也就是课堂教学过程,这一过程必须围绕任务完成而进行。任务完成阶段将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转化成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与威利施教学步骤不同的是:在高中英语写作实验教学中语言呈现和语言巩固是一个步骤,因为小组成员合作重写作文就是语言呈现,而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朗读所做短文,师生共同评判就是语言巩固阶段。另外教学步骤的顺序上也有所不同,威利施的教学模式中,语言焦点在任务完成之后。在任务型教学写作课的实验中,语言呈现和语言巩固在任务完成之前。
河北保定外国语学校任务型教学模式高中英语写作的实验,首先进行了实验前测,目的是为了比较理科实验7班和对照班8班在实验前的英语水平,实验前测分为听力、笔试和写作三个部分,得出的结果是实验前两个班级在这三方面的差异很小,进行实验后,又进行了听力、笔试和写作的测试,结果表明,高中英语写作任务型教学实验是有效的,
而且从平时课堂观察来看,实验班学生思维活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参与的积极性高,合作意识较强,口语表达能力强。虽然实验只是任务型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但是学生英语其他方面的水平也随之提高。
河北保定外国语学校任务型教学写作课在实施过程中,课本提供的语言材料有时与实际生活脱节,这个问题还有待于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