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地区不同植被单元花粉组合特征及其在古植被恢复中的应用
【摘要】:
河南省安阳市是晚商古都殷墟遗址所在地,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安阳地区古环境研究对了解过去人类活动及其对植被和气候影响意义重大,也是安阳地区环境考古学和殷墟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认识安阳地区殷商遗址形成的环境背景,在安阳地区选取了122个表土样品和29个殷墟形成时期的古土壤样品,对其进行孢粉分析,以揭示安阳地区殷墟文化发生和发展的环境背景,进而更好的理解殷商文化,并为认识安阳地区过去环境变化、更好预测未来环境变化提供理论和基础数据。
安阳市周边农田菜地、荒地林地和油菜(菜籽)地等不同植被单元122个表土样品花粉分析,揭示了不同植被单元花粉组合特征及不同花粉类型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安阳地区表土花粉组合中乔木花粉百分比平均为18%,以松属和榆属为主;灌木花粉百分比低于3%,以鼠李科为主;草本花粉百分比较高,平均为73%。以禾本科、蒿属、藜科和十字花科为主;蕨类孢子以中华卷柏为主。花粉类型中,松属和禾本科在安阳市东部地区含量较高,蒿属则西部较高,藜科含量高的样点主要在市区和交通干道附近,十字花科则在市区周围及西北部的样点中数量较多,葎草和荨麻主要分布于村中荒地。不同植被类型花粉组合差异明显,根据PCoA排序可以大致将样点分为三类,即农田菜地、荒地林地和油菜(菜籽)地。农田及多数菜地样品花粉组合中禾本科花粉含量较高,平均为27%,蒿属含量低于荒地及林地,平均为8%。荒地及林地花粉组合中乔木花粉百分比在所有样点中含量最高,平均为19%,以松属(平均11%)和榆属(平均3%)为主;草本花粉中蒿属含量较高,平均为20%,禾本科含量低于15,平均为12%;油菜(菜籽)地花粉组合仍以草本为主,平均含量达91%,主要为十字花科花粉,平均含量达70%,乔木花粉含量最低,平均为5%。经对比,农田中禾本科花粉主要为玉米和小麦花粉,油菜地十字花科花粉主要为油菜(菜籽)花粉。
安阳地区29个殷墟文化下伏古土壤样品花粉分析结果表明:花粉组合中乔木花粉百分比平均为42%,以松为主,有常绿栎出现;灌木花粉含量较低,平均低于2%,以荆条和蔷薇科花粉为主;草本花粉平均含量为46%,以禾本科、蒿属、藜科、菊科和毛茛科为主;蕨类孢子以中华卷柏和三缝孢为主。多数样品乔木花粉含量高于30%,及常绿栎的存在,表明古土壤形成时期气候较今渝暖湿润,植被为森林或至少为森林草原,森林覆盖率远大于现代。花粉类型中,松属在安阳市及周围含量较高,常绿栎主要出现在安阳市北部和西南部地势较高或接近河边的样点中,禾本科花粉在安阳市周围区域含量较高,蒿属则在安阳市西部地区和东部部分地方含量较高,藜科主要分布在安阳市东南部和西北部。安阳市周围区域所采古土壤样品部分样品禾本科花粉含量接近或超过20%,与现代农田花粉接近,且花粉大小和形态也相似说明当时可能已有农田存在。
表土和古土壤样品对比结果表明:随着时代发展,安阳地区乔木逐渐减少,东部地区禾本科花粉含量逐渐升高,蒿属花粉含量逐渐降低。可能与农田数量逐渐增加有关。西部地区接近太行山,海拔较高,地势崎岖,不适宜发展农田,因而蒿属含量一直较高,禾本科含量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