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中的转型与转型后的坚守
【摘要】:
丁玲曾说“作家是政治化了的人”,这是她在投身政治之后几经沉浮的生命感言,也是现代中国被卷入政治漩涡的知识分子的同声慨叹。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探索丁玲“左转”的艰难历程,就成为探索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重要切入点,也使得关于“丁玲左转问题”的研究被赋予了更为深广的社会现实意义。
“丁玲左转”难逃时代的召唤但也独具个性特点。本文试图将思想史研究与文本细读的方法相结合,从社会思想背景及丁玲自身的革命诉求等角度,对丁玲“左转”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探究。全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丁玲母亲、启蒙思潮及日渐紧迫的革命形势对丁玲产生的影响,指出丁玲早在创作前夕就已深具“变革社会”的宏愿,为其日后“左转”提供了思想基础。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丁玲“左转”之前的作品,从而揭示她此时所面临的精神危机与创作危机。由于徘徊于“五四”个性解放思想与新生的左翼集体主义思想之间,致使她在与革命亲密接触之后却迟迟不能融入其中。最后一部分则将丁玲在“左联”时期的创作作为论述的重点,集中探讨丁玲“左转”后的心态和“左转”初期在“现代性品格”的烛照下对左翼文学的积极开拓以及囿于革命思想的束缚所造成的难以避免的局限。对于丁玲来说,“左转”是一把双刃剑,既为她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背景,使她摆脱了对苦闷的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的单一书写,实现了自身的突破。但“左转”之后,丁玲又无法摆脱“政治体制”对“人的主体性”的监押,日渐丧失了“自由”的意志和独特的创作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