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STS视野下的企业信息化研究

李博睿  
【摘要】:随着网络社会的崛起和信息社会的来临,“第三次浪潮”以史无前例的方式冲击着人类社会的生存境况和生活方式,信息技术对我们日常生活的介入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写着我们的文化语境。无论是从理论的发展,还是从现实的运作来看,信息技术在人类的生存模式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全面铺成,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更是与现代信息技术紧紧相连在一起,这不仅从根本上催生了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而且从深层次上成为当前社会的动力机制,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成为了影响人类生活的重要力量。特别是伴随着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为表征的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展开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日益汹涌,一个全新的社会运作模式即信息社会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应该说,在一个以信息为主导的社会形态中,信息化成了模塑各种社会组织的主导性力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框架下,信息化无疑成了世界各国的企业、政府和学术界所关心的热门领域。作为当前社会重要的生产部门和生产力的基础性单元,企业信息化成为理解当前科学、技术与社会交织冲突及互生共进演进的重要媒介。在“第三次浪潮”①即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一方面,企业自身的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企业运作模式正经历着信息化的涤荡,不同行业正在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方式化来提高自身的个体生产力水平,正是通过他们不断成功的推动下,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敏感地积极推行国家信息化战略,进一步推动了全世界的企业信息化浪潮。另一方面,企业反过来成为推进社会信息化的重要载体,正是因为企业发展对信息化的某种强烈需求促使或推动了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应该说,企业与信息科学技术的互动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全新图景。在关注企业自发进行信息化的浪潮背后,我们应该看到这是社会生产力从机械化向智能化跨越的开端。在这一人类历史发展的新阶段,无论从企业的层面还是国家的层面,都不能简单或者被动地去接受信息化对生产力的洗礼,而应该从企业和国家两个层面积极去探讨和研究企业信息化的内在规律,并在这一规律的指导下,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的全部资源主动推进企业的信息化,从而实现促进社会生产力向智能化的形态快速跃进。STS是“科学、技术与社会(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的简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概念是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金·默顿(Robert K Merton)在其1938年出版的著作《17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中提出来的,在默顿的研究框架中,“强调必须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经验的、定量的研究。”①此后,STS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而且逐渐发展为一门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交互作用关系的新兴学科。从STS的观点看,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并且发挥着越来越总要的功能。本文从STS的视角出发,对当前企业组织的信息化模态进行解读和研究,注重分析科学、技术与社会与企业信息化的复杂互动图谱,试图在二者的双向运动中探讨企业信息化的内在本质及运作规律,并针对当前企业信息化的存在困境及相关问题做出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的制度安排,并最终指出科学、技术与社会对企业信息化的介入在当下社会的特殊意蕴。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阿朱;;企业信息化十年[J];程序员;2010年12期
2 谢肖;;浅谈企业信息化管理[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18期
3 徐丽波;;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化[J];信息技术;2011年07期
4 许金叶;李文婷;;企业信息化两难困境的解读[J];会计之友;2011年22期
5 王爱华;;如何选择软件商[J];施工企业管理;2011年08期
6 ;体味信息化道路上的酸甜苦辣咸[J];IT经理世界;2011年15期
7 ;至“稳”之选 华硕服务器机电CP-R10A护航企业信息化[J];计算机与网络;2010年Z1期
8 ;中国石油石化企业信息化技术交流会将在上海举行[J];腐蚀与防护;2011年07期
9 冯庆艳;;海信集团史琛:改变企业基因是CIO必修课[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1年12期
10 郭云道;;信息化这般打造[J];施工企业管理;2011年08期
11 ;会计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的融合与发展专题研讨会在杭州召开[J];中国总会计师;2011年07期
12 ;003.企业信息化在职研究生课程班招生[J];项目管理技术;2003年02期
13 刘晶;张迎辉;许晓兵;;浅析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技术开发;2010年10期
14 陈润泽;;论在优化业务流程过程中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J];山西冶金;2011年03期
15 岳朝静;岳燕;丁福祥;;传统生产型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综述[J];云南科技管理;2011年03期
16 袁传耀;;简论加快发展统计信息化,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2期
17 尹峻岭;;沈阳远大企业集团 信息化没有捷径[J];信息方略;2010年21期
18 汪传雷;王如正;刘新妍;;转型社会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探析——基于三个企业的案例分析[J];情报杂志;2011年09期
19 许金叶;;企业战略应与信息资源集成相融合[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1年05期
20 王路昊;刘立;;公众参与科技政策制定:一个STS的分析框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福海;周本濂;;企业信息化典型案例分析[A];全国第八届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龚炳铮;;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与对策[A];04'中国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论坛暨中南六省区自动化学会学术年会专辑[C];2004年
3 胡文博;宋鸿馨;杨国民;王远功;郭春雨;;从爱地鑫信息管理系统浅谈建筑企业信息化的应用与发展[A];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第十二届全国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王福海;;前言[A];全国第八届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程玉民;张国平;;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中国会计学会第四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6 孙巍;孙宝华;;企业云计算调研与应用[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7 苏明;;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A];中国烟草行业信息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梁钢;;企业信息化应用解决方案[A];促进企业信息化进程——第九届中国Java技术及应用交流大会文集[C];2006年
9 于明国;殷晓冬;周耀明;;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信息化实施探讨[A];工程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第十五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李波;曾安平;冯雪武;陈强;;管理因素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分析[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聪慧;企业信息化投资决策风险管理与效益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刘荣坤;基于认知的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模型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于洪波;基于范式的STS学科演进逻辑分析[D];东北大学;2009年
4 关守成;航天科工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5 温池洪;信息化对企业竞争能力的影响机理与信息化战略选择[D];吉林大学;2010年
6 钟建安;企业信息化与组织结构的行为科学研究[D];浙江大学;1999年
7 李宝纯;区域企业信息化资源分析与配置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8 田安意;企业信息化的动力机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9 顾飞;企业和谐信息化体系构建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王学颖;企业信息资源规划:ILEA的研究与设计[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博睿;STS视野下的企业信息化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2 王建峰;青海化工集团信息系统建设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3 李哲寒;机械行业企业信息化中的环境因素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4 景兴明;对企业信息化投入产出模型的优化和实证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5 曾磊;ERP系统信息分析与集成[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6 张鹏;供应链管理与企业信息化[D];苏州大学;2002年
7 黄志;电力企业信息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8 刘亚妹;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组织变革的影响因素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4年
9 马宏;信息化与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10 章吉林;有色金属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广沛;实施建材企业信息化应重视规划[N];中国建材报;2005年
2 刘黄;企业信息化“化”什么[N];中国交通报;2003年
3 远山;化工企业信息化——策略[N];财会信报;2005年
4 记者 肖扬;协同管理 领跑企业信息化[N];金融时报;2005年
5 郭莹;秀才遇到“兵”[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6 洪黎明;抓住增值业务服务企业信息化[N];人民邮电;2005年
7 ;科龙联通合作 助推企业信息化[N];消费日报;2005年
8 郑野军 田冲;企业信息化何时实至名归[N];烟台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程明盛;企业信息化没有退路[N];中山日报;2005年
10 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常务副主任 胡建生;企业信息化不等于信息化企业[N];光明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