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S视野下的企业信息化研究
【摘要】:随着网络社会的崛起和信息社会的来临,“第三次浪潮”以史无前例的方式冲击着人类社会的生存境况和生活方式,信息技术对我们日常生活的介入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写着我们的文化语境。无论是从理论的发展,还是从现实的运作来看,信息技术在人类的生存模式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全面铺成,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更是与现代信息技术紧紧相连在一起,这不仅从根本上催生了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而且从深层次上成为当前社会的动力机制,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成为了影响人类生活的重要力量。特别是伴随着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为表征的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展开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日益汹涌,一个全新的社会运作模式即信息社会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应该说,在一个以信息为主导的社会形态中,信息化成了模塑各种社会组织的主导性力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框架下,信息化无疑成了世界各国的企业、政府和学术界所关心的热门领域。作为当前社会重要的生产部门和生产力的基础性单元,企业信息化成为理解当前科学、技术与社会交织冲突及互生共进演进的重要媒介。在“第三次浪潮”①即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一方面,企业自身的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企业运作模式正经历着信息化的涤荡,不同行业正在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方式化来提高自身的个体生产力水平,正是通过他们不断成功的推动下,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敏感地积极推行国家信息化战略,进一步推动了全世界的企业信息化浪潮。另一方面,企业反过来成为推进社会信息化的重要载体,正是因为企业发展对信息化的某种强烈需求促使或推动了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应该说,企业与信息科学技术的互动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全新图景。在关注企业自发进行信息化的浪潮背后,我们应该看到这是社会生产力从机械化向智能化跨越的开端。在这一人类历史发展的新阶段,无论从企业的层面还是国家的层面,都不能简单或者被动地去接受信息化对生产力的洗礼,而应该从企业和国家两个层面积极去探讨和研究企业信息化的内在规律,并在这一规律的指导下,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的全部资源主动推进企业的信息化,从而实现促进社会生产力向智能化的形态快速跃进。STS是“科学、技术与社会(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的简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概念是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金·默顿(Robert K Merton)在其1938年出版的著作《17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中提出来的,在默顿的研究框架中,“强调必须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经验的、定量的研究。”①此后,STS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而且逐渐发展为一门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交互作用关系的新兴学科。从STS的观点看,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并且发挥着越来越总要的功能。本文从STS的视角出发,对当前企业组织的信息化模态进行解读和研究,注重分析科学、技术与社会与企业信息化的复杂互动图谱,试图在二者的双向运动中探讨企业信息化的内在本质及运作规律,并针对当前企业信息化的存在困境及相关问题做出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的制度安排,并最终指出科学、技术与社会对企业信息化的介入在当下社会的特殊意蕴。
|
|
|
|
1 |
王福海;周本濂;;企业信息化典型案例分析[A];全国第八届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
2 |
龚炳铮;;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与对策[A];04'中国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论坛暨中南六省区自动化学会学术年会专辑[C];2004年 |
3 |
胡文博;宋鸿馨;杨国民;王远功;郭春雨;;从爱地鑫信息管理系统浅谈建筑企业信息化的应用与发展[A];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第十二届全国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
4 |
王福海;;前言[A];全国第八届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
5 |
程玉民;张国平;;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中国会计学会第四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
6 |
孙巍;孙宝华;;企业云计算调研与应用[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
7 |
苏明;;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A];中国烟草行业信息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
8 |
梁钢;;企业信息化应用解决方案[A];促进企业信息化进程——第九届中国Java技术及应用交流大会文集[C];2006年 |
9 |
于明国;殷晓冬;周耀明;;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信息化实施探讨[A];工程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第十五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
10 |
李波;曾安平;冯雪武;陈强;;管理因素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分析[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