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和荧光光谱法研究生物分子相互作用

樊艳华  
【摘要】:第一章综述了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的原理、特点、研究内容及应用,并详细介绍了瑞典的BIAcore X型SPR生物传感器组成及特点。简单概述了荧光光谱法及其在药物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中的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运用SPR技术研究了人免疫球蛋白G(人IgG)与其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作用。考察了包括pH值、离子强度、蛋白质浓度等影响人IgG在传感芯片表面的预结合的影响因素。选取最优条件将其固定在芯片表面,抗体流过后与固定物特异性结合,考察了芯片表面的再生条件。根据传感图谱,运用软件分析得到结合动力学常数Ka=9.37×104L·mol-1·s-1,解离常数Kd=3.83×10-3s-1。亲和力常数KD=4.09×10-8mol·L-1。 第三章运用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采用竞争抑制分析法,研究了氯霉素与其抗体的相互作用。通过将小分子氯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偶联物固定在芯片上,将抗体与氯霉素作为分析物流过芯片表面,实时检测相互作用过程。氯霉素的检测范围为0-20ng/mL内构建了标准曲线。 第四章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VB12与牛血清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得出VB12对BSA的猝灭为静态猝灭机制。计算得出二者结合常数KA=1.00×105L/mol,结合位点数n=1.07。根据非辐射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得出VB12与BSA的结合位置距离212位的色氨酸残基为6.29nm。同时用同步荧光光谱法探讨了VB12对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的影响。 第五章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普卢利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BSA)间的相互作用,探讨了其静态猝灭的作用机制,得出荧光猝灭常数KA=3.53×106,以及结合位点数n=1.32,二者的结合位置距离212位的色氨酸残基3.41nm。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王丽丽;肖虹;石亚伟;;蛋白质与脂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技术[J];生命的化学;2006年06期
2 徐玉;陈瑶娜;曾华阳;;浅谈设计与生活相互作用的关系——以产品的创新设计为例[J];西部皮革;2021年02期
3 彭利红;田雄飞;周立前;;基于一致性学习预测药物-靶标相互作用[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20年06期
4 崔志敏;;浅谈森林对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影响[J];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14期
5 毋囡囡;林雪纯;应晨江;左学志;;多酚类化合物与必需微量元素的相互作用[J];卫生研究;2019年06期
6 王子秦;;根据实例浅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重要性[J];智富时代;2019年01期
7 徐华莉;国富强;;高中物理“相互作用”的教学重难点分析[J];考试周刊;2015年86期
8 查永军;;美国“相互作用大学”及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02期
9 王益平;;药物与饮食相互作用[J];中国乡村医药;2008年09期
10 ;高科技产业与新经济相互作用——总部基地再次参与科博会[J];数码世界;2005年13期
11 沧南;相互作用不是规律——与赵佩华、胡皓先生商榷兼评“两律互补”论[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2期
12 赵佩华,胡皓;从系统的存在和演化看对立统一律与相互作用律的关系[J];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09期
13 苗秀旺;谈专项查办与决策督查的相互作用[J];秘书之友;2001年02期
14 苗秀旺;;试谈专项查办与决策督查的相互作用[J];秘书工作;2000年08期
15 郑士贵;国家和小公司:相互作用问题[J];管理科学文摘;1998年09期
16 郑士贵;经营者和政权机关的相互作用问题[J];管理科学文摘;1998年11期
17 苗建军,王效民;论相互作用[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1999年04期
18 ;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4年02期
19 孙明玺;技术上的相互作用是取得创新成功的手段[J];管理科学文摘;199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朱劲松;;生化分子相互作用的高通量动力学检测和应用[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8年全国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2 杨秀荣;;药物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分析化学方法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张凌新;王文凤;邵雪明;;泡泡间相互作用的理论及数值研究[A];第二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上册)[C];2013年
4 李黎;张修佳;;华发林与中药的相互作用[A];山东省药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5 邢达;;活细胞内蛋白质分子相互作用行为的实时监测及光学可视化研究[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张海丹;李长江;刘丽敏;张国忠;;强脉冲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热效应及其计算机模拟[A];第三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7 李杨;杨季冬;;钯(Ⅱ)离子与巯嘌呤相互作用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刘震;吕辰晨;毕晓东;王双寿;叶金;李前进;;相互作用表征新方法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3分会:分析可视化及交叉学科新方法[C];2014年
9 孙仁;章家骅;;三个物体之间水动力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10 高闯;刘进;郑小平;王建中;杨仲乐;;睡眠过渡过程的形态学变化[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1 王益平;;药物与饮食相互作用[A];浙江省临床合理用药和药剂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2 杨峰;陈锦灿;黄明东;;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人血清白蛋白与酞箐锌相互作用[A];全国第13届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13 肖桂荣;张莹;马晴;徐珽;;抗结核药物相互作用管理的国内外指南分析[A];2014年全国医院药学(药物安全性与评价)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14 王黎;侯新朴;;受体配体的相互作用与膜电性[A];第七届全国生物膜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15 刘天晴;郭荣;;表面活性剂对药物-蛋白间相互作用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6 卜秀云;王瑾;;重视中草药相互作用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A];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药鉴定学术研讨会、2007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7 王凤芝;蔡映云;雷力力;付小平;;食物与心血管系统药物的相互作用[A];2010年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六届临床药师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8 胡勇;周正威;郭光灿;;可集成量子计算中的非近邻相互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9 郭旗;胡巍;欧阳世根;;非局域空间孤子及其相互作用[A];介观光学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0 石霞;张佳栋;;耦合簇放电神经元的相互作用函数[A];第十届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雷豪志;纳米尺度上多肽与磷脂膜相互作用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7年
2 周犀;预测分子相互作用网络及基于网络的系统生物学分析[D];浙江大学;2013年
3 陈鹏程;人类分子相互作用在线资源及多物种的基因集功能关联分析工具的建立[D];浙江大学;2015年
4 贾强;关于D膜动力学与相互作用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0年
5 潘金水;乙型肝炎病毒包膜蛋白与跳跃断裂易位蛋白相互作用的验证[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6 王博;光和微纳结构的量子和光学相互作用[D];华南理工大学;2020年
7 时术华;HIV-1蛋白酶与抑制剂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乔春玉;药物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乔通;“运动与相互作用”主题中的重要概念及其学习进阶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10 李晓峰;一种新的研究生长素与其它激素相互作用的体系的建立[D];兰州大学;2009年
11 王益鹤;2DOF双足模型参数分析及其在人与结构相互作用中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12 卫赛赛;血管生成素相互作用蛋白质的鉴定及其在细胞迁移中的作用[D];浙江大学;2010年
13 于淼;肝细胞核因子相互作用蛋白质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14 郝军军;复杂网络模块之间的相互作用[D];上海大学;2012年
15 刘洁平;高层建筑土—结构相互作用地震反应分析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9年
16 李一鸣;多糖高分子与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D];山东大学;2007年
17 张智;相互作用组异构数据集成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18 唐刘君;大规模人类肝脏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19 方华;密度泛函理论在闭壳层相互作用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20 王子敬;伴有异质凝结的气固相互作用数值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樊艳华;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和荧光光谱法研究生物分子相互作用[D];山西大学;2011年
2 林明志;拟南芥分子相互作用网络的预测与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储著朗;线粒体膜间隙内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网络的初步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8年
4 贾甜;离子与线性分子之间长程相互作用的精确表达[D];西北大学;2020年
5 杨程成;相互作用网络的鲁棒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6 王攀;利用荧光光谱技术研究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D];河南大学;2014年
7 罗舟;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高层框架结构地震反应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赵慧;中学生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的形成过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1年
9 刘旭升;演化博弈中的条件相互作用[D];兰州大学;2014年
10 任标;强非局域非线性介质中多孤子的相互作用[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11 郝舣航;一维P波吸引相互作用下费米气体的严格解研究[D];鲁东大学;2021年
12 朱守鹏;接触算法在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中的应用[D];广西工学院;2012年
13 余蔚明;药物—靶标相互作用网络预测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4 许津瑞;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的预测[D];厦门大学;2008年
15 杨拓;柔嫩艾美耳球虫微线蛋白与宿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16 张育芳;一种用于药物-靶标相互作用预测的特征表示新方法[D];上海交通大学;2020年
17 李卓哲;惰性元素与硼、铍小体系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18 王凤琴;毛细管电泳法评价细胞和小分子的亲和相互作用[D];重庆大学;2016年
19 杜双利;芳香π体系与离子间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6年
20 陈智芳;基于氟氟相互作用的金纳米粒子自组装及蛋白调控的可逆聚集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记者 彭科峰;研究证实分子间存在长程相互作用[N];中国科学报;2015年
2 ;中西药相互作用的机理(一)[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3 记者 李山;德科学家精确模拟电子与光相互作用[N];科技日报;2020年
4 记者 冯卫东;新技术可揭示蛋白间相互作用[N];科技日报;2014年
5 记者 刘霞;新技术能实时监测单个细胞间相互作用[N];科技日报;2011年
6 记者 刘海英;科学家绘出人类与病毒蛋白质间相互作用图谱[N];科技日报;2019年
7 本报记者 吕联义;相互作用 并驾齐驱[N];乌海日报;2013年
8 ;中西药相互作用的机理(二)[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9 记者 耿挺;科学家揭示衰老与纤毛之间相互作用[N];上海科技报;2021年
10 通讯员 潘怡蒙 张鸯;协同创新:相互作用中的共振和放大[N];中国教育报;2012年
11 刘霞;美绘制出最完整脑神经相互作用图[N];科技日报;2012年
12 记者 崔凌云;利用“转移”促进“转型”相互作用相互强化[N];兰州日报;2012年
13 记者 聂翠蓉;水与光相互作用首次发出激光[N];科技日报;2016年
14 记者 韩扬眉;光子间量子相互作用有了连续“可调器”[N];中国科学报;2021年
15 记者 刘霞;光子与成对原子首次实现相互作用[N];科技日报;2021年
16 姜楠 遥远;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N];吉林日报;2012年
17 本报记者 霍文琦;微博与社会管理相互作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18 本报记者 陈怡;基因间相互作用比单基因健康更重要[N];上海科技报;2016年
19 冯卫东;抑制蛋白相互作用可成为治癌新方法[N];科技日报;2009年
20 杨绮薇;珠三角城市群陆气相互作用科学试验启动[N];中国气象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