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超冷nS铯里德堡原子的长程相互作用

车俊岭  
【摘要】:里德堡原子是外层电子被激发且主量子数很大的高激发态原子。与基态原子相比,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质。比如寿命长(~n3),能级间隔小(~n-3),电偶极矩(~n2)大,原子间具有很强的长程相互作用。极化率大(~n7),极易受到外场的影响,可以通过外场调节原子的能级以及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早期里德堡原子的研究主要在热原子样品中进行,但是热环境中具有热运动大,多普勒展宽等诸多局限性。随着激光冷却和俘获技术的完善,利用该技术制备超冷里德堡原子,其温度达μK量级,几乎可以看作是静止的,这时里德堡原子的动能远远小于其相互作用的势能,从而可方便研究里德堡原子的长程相互作用以及激发阻塞效应。 由于里德堡原子的极化率很大,极易受到外电场的影响,因而我们可以通过调节外电场达到操控里德堡原子相互作用的目的。寿命很长,可以在微秒范围内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里德堡原子之间强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和van der Waals相互作用,使原子能级发生平移进而产生激发阻塞效应,利用这种效应可以实现单里德堡原子的激发,使里德堡原子成为构建量子逻辑门和量子存储的备选介质。里德堡原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本文的主要工作是在获得超冷铯原子的基础上,利用双光子激发获得超冷nS铯里德堡原子。通过脉冲场电离的方法以及微通道板探测技术获得里德堡原子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离子信号和原子信号来研究超冷nS态铯里德堡原子的长程相互作用。改变相互作用时间以及激发光的脉冲宽度来观察其离子信号和原子信号的变化趋势,研究其长程相互作用和激发阻塞效应,实验结果与理论相一致。本文的创新工作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1、实验上通过改变nS态超冷铯里德堡原子的相互作用时间以及激发光的脉冲宽度来研究超冷铯里德堡原子的电离特性,获得了超冷铯里德堡原子向超冷等离子体的转化,并对其初始电离机制进行了分析。针对70S超冷铯里德堡原子的电离率进行了计算,实验结果和理论一致。 2、实验上通过改变激发光的强度和脉冲宽度对nS态超冷铯里德堡原子的激发阻塞效应做了系统的研究,获得了nS(60-70)超冷铯里德堡原子的激发阻塞效应,得到了激发阻塞效应与拉比频率以及基态原子密度之间的关系,并利用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解释了实验结果。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韩全生,罗正纪;里德堡原子和长波辐射的相互作用[J];物理;1982年02期
2 但汉久,程正则;里德堡原子[J];咸宁师专学报;1998年03期
3 龚顺生,王嘉珉,刘炳模,顾思洪,戴作跃;一种高分辨里德堡原子外场光谱实验方法[J];光学学报;1997年06期
4 龙春华,王殿奎;里德堡(Rydberg)原子[J];大学物理;1983年08期
5 顾樵;里德堡原子微波辐射的亚泊松光子统计[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1989年01期
6 葛美华,张延惠,徐学友,王雅静,李颖,张丽琴,林圣路;用Poincar截面研究近金属表面里德堡氢原子的动力学性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7 谢卫军;高激发态原子在外电场中的特性[J];九江师专学报;1995年06期
8 张现周,焦照勇,饶建国;囚禁于巴基球内的原子的里德堡特性[J];原子核物理评论;2002年02期
9 张贞贞;冯飞;;基于NS的MPLS流量工程的仿真实现[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27期
10 解福,于晓梅,郑明春;计算机网络仿真教学环境的构建与应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11 杨雄;李松嵩;邹红梅;;利用腔QED制备多原子的W纠缠态(英文)[J];怀化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2 张森;高激发态原子及其与辐射的相互作用[J];物理;1990年11期
13 李毓成;Henri Van Regemorter;;里德堡原子—中性原子碰撞的半经典和量子形状因子[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02期
14 龙进学;王曲直;刘秀梵;;禽流感病毒NS第263~277位核苷酸缺失降低其抗干扰素能力[J];微生物学通报;2006年02期
15 谢卫军,黄天成,邹俊生;高激发里德堡原子能级寿命的计算[J];九江师专学报;1996年05期
16 王立梅;朱海涛;;局域网流量分析及性能评价[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12期
17 李小勇;马草川;陈彦;;用B-样条函数展开方法研究里德堡原子铯Stark态的能级结构[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18 ;简明消息[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99年12期
19 范品忠;原子在强激光场中的稳定性[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0年08期
20 倪彬彬;陈晓东;梁鸿辉;林秀;林秀敏;;利用偶极封锁实现量子态转移和量子交换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文婕;谢芝勋;唐熠;刘加波;庞耀珊;邓显文;谢志勤;谢丽基;;特异性抑制禽呼肠孤病毒δC和δNS基因复制及shRNA表达载体的构建与筛选[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熊文婕;谢芝勋;唐熠;刘加波;庞耀珊;邓显文;谢志勤;谢丽基;;特异性抑制禽呼肠孤病毒δC和δNS基因复制shRNA表达载体的构建与筛选[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彭俊红;刘松;郭俊林;陈详述;程晓光;;NS和QPS两种骨密度分析软件重复性及差异性的初探[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方苓;邹丽容;黄平;陈秋霞;李晖;柯昌文;;人禽流感H_5N_1毒株NS基因特征和分子进化[A];新发传染病防治学习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雷程红;成进;崔尚金;李曦;沙依兰古丽;符子华;巴格得力;单文鲁;盛卓君;;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新疆株NS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A];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谢宇治;潘枫春;;利用Ns研究和改进移动自组织网的协议性能[A];江苏省通信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议文;刘桂林;王志宇;梁仲;;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NS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的研究[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8 胡巍;欧阳世根;曹龙贵;杨平保;陆大全;郭旗;;非局域空间孤子的短程和长程相互作用研究[A];2008介观光学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程檀生;钟毓澍;徐湛;;核子间的长程相互作用[A];第五次核物理会议资料汇编(上册)[C];1982年
10 郭旗;胡巍;欧阳世根;;非局域空间孤子及其相互作用[A];介观光学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志刚;超冷里德堡原子相互作用及碰撞特性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2 张现周;频率调制场中里德堡原子的激发与态囚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3年
3 李小红;氟喹诺酮类药物结构活性关系研究及里德堡钾原子在激光场中的相干操纵[D];四川大学;2007年
4 李洪云;强外场中原子、分子动力学的半经典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蒋利娟;微波场中碱金属里德堡原子选择激发与相干控制[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赵益清;超冷等离子体中原子过程的理论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7 张国勇;生态系统中时空动力学行为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宁波;超弦/M理论中一些非微扰性质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9 刘丽彦;非广延统计中一些基本问题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10 王登龙;一维晶格和BEC中的非线性现象[D];湘潭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车俊岭;超冷nS铯里德堡原子的长程相互作用[D];山西大学;2012年
2 陈悦华;基于里德堡原子偶极封锁机制的量子信息处理[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洪云;氦里德堡原子在外场中的回归谱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保玉;广州NS集装箱码头公司薪酬管理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张晗;实用化ns级高压脉冲电源的研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周宇;NS公司非专利处方药营销战略与策略[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闫红印;NS及TBX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郑州大学;2011年
8 吕奕民;NS基础建设代建项目成组管理模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季朝辉;AD公司NS工厂采购模式变革案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10 万东;无线传感网络路由算法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孟晶 杨宏辉;促进剂NS废水治理获突破[N];中国化工报;2008年
2 ;NS SolarMagic电源优化器:提高光伏系统性能[N];中国电子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