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臭氧化处理水中难降解污染物质的研究
【摘要】: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因素,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物质。目前,世界上许多地方对水的需求已经超过水资源所能负荷的极限程度,水资源的匮乏加之水质安全问题的存在,不但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危及了人类的生存。
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s or Surface Active Agents)作为典型有机污染物的—种,是通过改变体系界面状态,从而产生润湿反润湿、乳化起泡等作用。研究表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中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影响曝气沉淀和污泥消化等诸多过程;此外,由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抑制和杀死微生物的作用,若直接将其排入废水系统,则不仅会直接危害到水生环境,同时也抑制了其它有毒物质的降解,进而导致严重的水质污染,严重破坏自然生态平衡。
目前,常规水处理工艺已经无法应对我国饮用水源水有机物严重污染的状况,亦无法满足不断提高的饮用水水质标准。因此,研发新型有效的深度水处理工艺,强化高效去除水巾溶解性有机污染物的问题亟待解决。
非均相催化反应指的是固相催化剂和水溶液之间的反应,近年来已成为环境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本论文通过研究活性炭催化臭氧化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去除效果,以及催化机理和催化剂的稳定性,证明了活性炭对臭氧氧化的催化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对活性炭进行了改性的研究,在活性炭表面负载了羟基氧化铁,并对比研究了改性前后催化臭氧化对阴离子表而活性剂的降解效果,讨论及验证了其反应机理。最后将此套水处理工艺进行了中试试验,考察了其实际使用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活性炭催化臭氧化与单独臭氧氧化或单独活性炭吸附相比,其对SDBS去除效率有明显的提高,尤其是在反应初氧化剂和反应物浓度均较高的阶段(前20min内)。经改性后,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微孔表面积、外表面积、微孔体积分别减少了43%、39%、41%、43%。改性活性炭对SDBS的吸附效率较改性前活性炭的吸附效率也有所下降,然而其催化臭氧化效率较未改性活性炭有明显提高,反应效率提高了约10%。通过对改性后活性炭催化臭氧化作用机理的探计,证明改性后活性炭催化臭氧化的作用机理主要是改性活性炭促进了臭氧分解成羟自由基,进而提高了对目标物质的降解率。改性活性炭呈现了良好的稳定性,对实际水样的处理效果亦十分显著,尤其在降解CODCr和DOC方面,催化臭氧化有显著的优势。原水在经过混凝过滤处理和催化臭氧化处理后,PHSEC出峰面积明显减少,其中经混凝过滤后出水峰面积减少了66.8%,而继续经催化臭氧化处理后出水峰面积较原水减少了85.6%,同时,催化臭氧化后的遗传毒性较原水和混凝后有明显降低,呈现良好的安全性。
|
|
|
|
1 |
樊可可,韦萍,欧阳平凯,吴锡军;改性活性炭脱除阿斯巴甜粗品中羰基硫的工艺研究[J];化学世界;2000年02期 |
2 |
姜思朋,王鹏,张国宇,洪光,马慧俊;微波诱导氧化法处理BF-BR染料废水[J];中国给水排水;2004年04期 |
3 |
彭怡;古昌红;傅敏;;活性炭改性的研究进展[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
4 |
扶江;张远;;改性活性炭吸附SO_2的试验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
5 |
苏青青;杨嘉谟;;改性活性炭吸附烟气中二氧化硫气体实验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8年02期 |
6 |
吴文艳;梅华;姚虎卿;;改性活性炭对二硫化碳吸附性能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12期 |
7 |
徐浩东;宁平;蒋明;田森林;张永;师容梅;王学谦;;净化PH_3和H_2S气体改性活性炭的制备与表征[J];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7期 |
8 |
高立新;李宁宁;黄志鹏;徐啸峰;;活性炭的改性及吸附性能[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
9 |
李国莲;;改性活性炭吸附净化二氧化硫实验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
10 |
任晓光;李子燕;王学谦;陈炜;柏杨巍;蒋明;孙百余;;微氧条件下改性活性炭对羰基硫的吸附性能[J];化工进展;2011年02期 |
11 |
董春欣;孙胜龙;杨秋昕;于杰飞;李成日;;改性活性炭吸附室内甲醛气体的应用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
12 |
魏娜,赵乃勤,贾威;活性炭的制备及应用新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5期 |
13 |
张霞;聂英;王毅;刘万毅;;改性煤基活性炭吸附对硝基苯酚的研究[J];石油化工应用;2006年05期 |
14 |
李云峰;杨金会;计从斌;江世智;王伟;刘万毅;;H_2SO_4改性活性炭催化合成二苯甲烷[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15 |
邱琳,宁平,任丙南;浸渍法改性活性炭脱硫(H_2S)研究[J];贵州化工;2005年02期 |
16 |
秦恒飞;刘婷逢;周建斌;;Na_2S·HNO_3改性活性炭对水中低浓度Pb~(2+)吸附性能的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
17 |
江霞,蒋文举,朱晓帆,金燕;微波改性活性炭的吸附性能[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4年01期 |
18 |
张朝红;单亚波;凌洪洁;臧树良;董殿波;郜炜;陈中林;王杰;;硫酸铁改性活性炭催化微波降解甲基橙的研究[J];染料与染色;2006年01期 |
19 |
张朝红;沈曼莉;王冬梅;李法云;邓丽娜;王杰;臧树良;;碳酸钠溶液改性活性炭催化微波照射降解结晶紫[J];中国给水排水;2008年23期 |
20 |
牟淑杰;;改性活性炭处理含氰废水的试验研究[J];黄金;2009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