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三螺旋创新理论的大学发展模式变革研究

李培凤  
【摘要】:推动协同创新、集聚创新要素、整合创新资源、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已成为世界各国提升创新能力、增强创新效果、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选择。担负知识创新与发展使命的大学,日益发展成为社会的轴心机构,大学与产业、政府三螺旋协同创新的耦合程度,决定着创新生态系统的整体效能,也决定着大学知识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已经引起世界各国、各地区的高度重视。大学与产业、政府等不同创新主体的关系,由原来浅层次的松散合作关系,向深层次的协同创新关系转变,意味着大学-产业-政府之间新的结构-功能体的重塑,必然对大学传统的办学理念、发展模式、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等提出严竣挑战。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引领的第二次学术革命浪潮开启了创业型大学的新范式,促进大学在保持自身相对独立性、增强核心能力的同时,以开放的姿态主动与产业、政府开展实质性协同创新,建立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命运共同体”关系或战略伙伴关系,提高了大学与其他创新主体之间的承接能力和渗透能力,优化了创新生态系统的体制机制。创业型大学的新范式,已成为大学发展模式变革的世界性趋势,对世界各国大学组织变革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我国的大学正在深化综合改革的十字路口,发展路径的正确选择,对大学快速崛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一方面是大学科研经费持续增长、研究人员大幅增加、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一直比较低,另一方面是大学陷入传统“象牙塔”发展模式的“锁定”状态中,无法与其他创新主体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伙伴关系,抑制了科技资源、创新要素的集群化整合。我国大学发展模式的革命性变革,已迫在眉睫。本研究以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创新理论为基础,从创业型大学的形成与发展、创业型大学的内涵与阶段特征阐释、大学与其他创新主体的静态耦合结构与动态演化趋势分析等几个方面,试图回答如下几个问题:什么是创业型大学?创业型大学变革的路径是什么?大学融入创新生态系统需要进行哪些变革?我国大学向创业型大学变革的薄弱环节是什么?如何开启我国大学向创业型大学变革的新路径?为了透彻地分析和回答这些问题,本研究首先从大学形成背景、思想基础、制度规范、实践探索与传播等几个方面,对两次学术革命进行了纵向的历史分析,以充分说明第二次学术革命浪潮开启的大学进化发展,不是“演变”而是“革命”其次,深入研究了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创新结构-功能体中,创业型大学的内涵、特征、发展阶段以及矛盾冲突等。再其次,我们用三螺旋互信息算法定量测度了协同创新的耦合效应,比较分析了我国大学融入创新生态系统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同时用演化博弈论,探索了博弈参与方的动态演化趋势,发现协同创新和松散合作都可能成为演化稳定策略。大学要在三螺旋协同创新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必须重视博弈参与方的初始条件,通过政策调控、激励、体制机制完善等方式,引导学研方与企业方更积极主动地采取协同创新策略。最后,针对静态耦合结构分析和动态演化趋势分析发现的问题,对我国大学向创业型大学变革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在深入的解析与研究过程中,本研究体现出如下三个创新点:1、研究主题定位上的创新:从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结构功能体有机建构的视角,深入探讨大学发展模式的革命性变革,以适应知识跨界协同创新的新要求。2、研究内容深化上的创新:根据大学成果转化的深化过程和大学融入三螺旋创新体系的协同程度,勾勒出了向创业型大学深化发展的三阶段模型。3、研究方法运用上的创新:采用三螺旋互信息算法、演化博弈论,从静态耦合结构和动态演化趋势两个方面,深入探索我国大学融入创新生态系统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挖掘推动大学发展模式变革的政策环境、激励机制等初始条件。通过以上研究与分析,我们得出四个有价值的结论:1、与政府、产业界开展实质性协同创新是向创业型大学变革的路径选择。2、协同创新是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动态关系中占优的演化稳定策略。3、加快协同创新步伐,探索向创业型大学变革的新路径,是我国大学深化综合改革、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的现实选择。4、重视政府作用发挥,促进创新生态系统良性运行。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对我国大学现有发展模式形成的路径依赖进行深入分析,探索突破路径依赖的关键问题和关键环节,为我国大学向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式变革,深度融入三螺旋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提供有力依据。


知网文化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